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前瞻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鮮有“獨角獸”影蹤
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人工智能鮮有影蹤,高端裝備與智能硬件制造等產業為人工智能創造需求拉動力
——“超級獨角獸”與“獨角獸”: 無人工智能企業入圍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白皮書(2018)》,在35家“超級獨角獸”與“獨角獸”企業中,人工智能行業暫無企業入圍“獨角獸”,而高端裝備與智能硬件制造、互聯網金融、物流等已出現人工智能技術新趨勢的行業入圍者居多。在地域上,深圳以22家“超級獨角獸”和“獨角獸”企業領先大灣區,廣州、香港分別有7家、3家“獨角獸”企業,東莞、佛山、珠海均誕生1家。
——“準獨角獸”: 1家人工智能企業入圍
《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白皮書(2018)》對深圳地區評選出26家“準獨角獸”企業,其中包含融資達10億級別的企業3家。在“準獨角獸”企業中,人工智能企業入圍1家,融資金額達218百萬元;入圍數量與融資金額最多的行業仍是高端裝備與智能硬件制造,共有6家企業融得3551百萬元。
在《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白皮書(2018)》對深圳地區評選出的57家“準獨角獸”企業中,融資金額達10億級別的企業僅有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家企業;人工智能行業共有6家“潛在獨角獸”入圍,總融資金額達642百萬元;而數量、融資金額最多的“潛在獨角獸”仍來自高端裝備與智能硬件制造,共15家企業融得2160百萬元。可以看出,人工智能行業的“潛在獨角獸”相對更多,意味著人工智能存在著后起之勢;而高端裝備與智能硬件制造等產生人工智能技術需求的實體經濟行業,誕生的“準獨角獸”、“潛在獨角獸”數量更多,也在推動著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人工智能吸金規模相對不高
將“準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各行業的融資金額與企業數量作比,得到平均每家企業融資金額。可以發現,在“準獨角獸”一列,軟件和集成電路、互聯網服務、高端裝備與智能硬件制造、電子商務行業平均每家融資金額較高,人工智能一家企業融資金額近218百萬元。在“潛在獨角獸”一列,人工智能平均每家融資金額僅107百萬元/家,資本的影響更小,相對其他領域仍是一片投資“藍海”。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能硬件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能硬件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能硬件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