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養殖模式助推 小龍蝦產量突破110萬噸
小龍蝦養殖產量突破110萬噸
我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從最初的“捕撈+餐飲”,逐步向小龍蝦養殖、加工、流通及旅游節慶一體化服務拓展,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2011年以來,我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2011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為48.63萬噸;至2017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為112.97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1%。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國。
稻田養殖是小龍蝦主要養殖水域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小龍蝦養殖面積達1200萬畝,較2016年增加300萬畝。按養殖水域分,2017年全國小龍蝦稻田養殖面積約為850萬畝,占總養殖面積的70.8%;池塘養殖面積約為200萬畝,占總養殖面積的16.7%;其他蝦蟹混養、大水面增殖、蓮(葦)田套養等混養面積約為150萬畝,占總養殖面積的12.5%。2017年全國小龍蝦稻田養殖面積約占全國稻田養魚面積2524萬畝的47.5%,較2016年增加了7.5個百分點。
湖北省小龍蝦養殖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小龍蝦主要產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5個主產省產量占全國產量的97%左右。湖北省養殖規模最大,2017年小龍蝦產量達63.16萬噸,占全國近6成。近兩年,安徽省、湖南省養殖規模增長較快,2017年兩省的產量分別達到了13.77萬噸、13.57萬噸;四川、重慶、河南、山東、浙江、廣西等省(區、市)小龍蝦養殖也逐步發展,養殖區域逐年擴大。另外,部分省份尚有捕撈產量。
從分省情況看,2017年小龍蝦養殖產量前5名的省份中,湖北省的小龍蝦養殖面積為544.0萬畝、安徽省為148.0萬畝、江蘇省為138.2萬畝、湖南省為120.0萬畝、江西省為59.0萬畝。5省份的小龍蝦養殖面積均呈逐年增長趨勢。
多種養殖模式助推小龍蝦產量快速提高
目前,小龍蝦養殖模式主要有稻蝦綜合種養、池塘主養、蓮藕(葦)田套養、蝦蟹池混養、大水面人工增養殖等。其中,稻蝦綜合種養為各地主要養殖模式,此模式可細分為稻蝦連作、稻蝦連作+共作等模式。此外,小龍蝦養殖新模式也不斷涌現,如浙江省“菱-蝦”模式,山東省“藕-蝦”模式,海南省冬季養蝦模式,湖北省和上海市大棚反季節養蝦模式等。多種養殖模式并存為我國小龍蝦產量的快速增加提供了沃土。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水產品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水產品加工行業的宏觀背景出發,主要分析了水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現狀;水產品加工各子行業的運行狀況;水產品加工行業的市場競爭狀況;水產品加工行業細分市場...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