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背景分析:經濟實力全國領先,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動力強勁
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占國土面積不及1%,GDP貢獻超過全國12%
“粵港澳大灣區”由“9+2”城市組成,即(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土地面積合計約5.6萬平方公里,比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三個經濟區的面積總和還大。
前瞻數據庫監測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僅憑借占比0.6%的國土面積,貢獻率占全國GDP總量的12.57%,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灣區。
港深廣經濟實力領跑灣區,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人口,灣區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動力強勁
香港、深圳和廣州是整個灣區的三大龍頭城市。在2017年全年實現的GDP排名中,香港以23049億元位居榜首,深圳以22438億元位居第二,與香港的差距僅為611億元,廣州以21503億元位居第三。這三個龍頭城市體量相當,各具優勢。從人均GDP水平來看,2017年全國人均GDP達5.9萬元,灣區城市人均GDP達15萬元,為全國水平的2.5倍;同時,澳門、香港、深圳、廣州、珠海等城市的人均GDP領跑整個灣區。
在人口數量方面,深圳、廣州和佛山增長勢頭非常迅猛。2017年末,廣東常住人口總量比上年增加170萬人,達11169萬人,占全國人口的8.03%,繼續位居全國之首;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2人,為全國的4.29倍。
同時,常住人口進一步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數據顯示,2017年,珠三角人口數量比上年增加152.05萬人,比同期全省常住人口增幅高出0.98個百分點;深圳、廣州兩個超級大城市的人口分別比上年凈增61.99萬人和45.49萬人,位居全國第一、二位,兩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以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和71%。
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工業4.0、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在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發展空間很大。除了產業基礎之外,珠三角地區還擁有良好的氣候、生活環境、便捷的軌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時生活圈,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人口的不斷流入。
2018年5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廣東智庫論壇”系列成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8)》指出,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15-64周歲的人口規模為5181.23萬人,占總人口的76.2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72個百分點。從年齡結構上看,大灣區人口年齡結構較輕,勞動力人口比重高,使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充分活力,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動力強勁。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經濟開發區建設與招商引資策略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經濟技術開發...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