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魯家村“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分析
2、功能布局
魯家村田園綜合體功能布局為“一院一環三區”——
一院:“兩山學院”
綠色發展理念研學傳播平臺,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研學基地和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最新實踐成果的傳播基地。

一環:田園魯家·兩山綠道
通過建設連接魯家(二莊)-南北莊(宜茂村)-赤芝(赤山),總長20km的綠色環線廊道,連三區跨四村,具備自駕、騎行、健步等功能。與近期規劃的303、304及206省道形成交通圈,串聯兩區與一湖。實現各村聯動互助,功能互補。

三區
(1)“溪上田園”——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區
作為核心先導區,包括長思嶺—魯家村—彭家邊帶狀區域。根據安吉魯家“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生態格局,從項目自身亮點、區域完善、戰略發展及創新示范各個角度綜合考慮,確定以原生態山水景觀為環境保障,以亮點山水游樂產品與高端服務產品為綜合配套,提升田園魯家農業產業結構體系。將現有項目整合提升并打造核心亮點,與“兩山”學院組合,形成整個田園魯家的核心啟動區,帶動周邊業態發展,從而實現以魯家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共同發展。
(2) “嶺上家園”——創意農業休閑度假區
是先導區的產業延伸區域,包括:南北莊村—宜茂村水庫—大塢角—赤山村帶狀區域,這一區圍繞核心產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強特色創意農業產品開發,融合二三產業,引入特色農業加工業、手工業以及休閑服務業態,促進多產業融合,進一步推動休閑農業向下延伸。
(3)“溪谷林園”——生態農林鄉居體驗區
是綠色生態休閑農業為核心的拓展開發區域,主要以梅園溪為紐帶,包括: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帶狀區域,通過加強區域交通串聯,產業互通,打造新型發展模式,增加產業種類,以生態農林資源優勢打造特色鄉村旅居體驗,最終實現三區聯動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以梅園溪為紐帶,項目區內水資源豐富,可以充分利用坡地資源,重點打造中高端民宿的集聚區,以彌補魯家鄉村旅游建設土地指標空間不足,游客棲居場所不足的短板,形成與魯家鄉村旅游互補模式。

四、項目總結
1、創新思路
魯家村的主題農場集群是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膽創新,特別對于大型農業園區或村集體主導下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它采取類眾籌的方式,借助社會化的力量,突破了資金、人才的瓶頸,實現了資源資產資金的聚合。它解決了規劃的統一性和定位的差異化的問題,美麗鄉村、規劃先行。面對資源較為分散的狀態,在不改變農業種植業為重點的產業基礎上,制定“家庭農場”規劃戰略。
2、共贏理念
生態圈的打造和多方共贏的合作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魯家村注重生態圈的建設,18家農場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的周圍,分布著村民自主經營的農家樂、民宿、農副產品,為農場提供配套服務,形成了一個循環機制,整個產業鏈健康且完善。
3、生態為本
魯家村堅持以農為本的自然生態理念,立足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及周邊村落實際,有效突出遞鋪街道魯家村等4個村落資源特色,以花卉中藥材、特色水果兩大農業主導產業為引領,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同時發掘花卉文化、中藥文化、養生文化、農耕文化、木藝文化、民俗婚慶文化等,發展休閑農業;通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現代化水平,增強園區村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確保帶動農民積極參與與受益,確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確保鄉村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前瞻產業研究院觀點:魯家村的家庭農場集群模式有其特定的生存環境和土壤,比如自然資源稟賦較好,低丘緩坡地形適宜發展鄉村旅游,土地較為集中,基礎設施較好,顏值較高(早在2011年就耗資1700多萬元成功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這些資源條件為家庭農場集群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僅僅有資源、有“顏值”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樣的地方不難找,難的是找到一個好的帶頭人,設計一套好的商業模式和利益機制,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