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幼兒園增補方案,城市地區將成主要發力點
多地出臺增補幼兒園方案,城市地區將成主要發力點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城鄉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園難”問題比較突出。針對此類現象,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提出“逐年安排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的政策措施。為落實國家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幼兒園增補方案。
1、多地出臺幼兒園增補方案
近三個月來,廣東、北京等地先后出臺了增加幼兒園學位的方案。從方案的具體沒內容來看,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設立最低目標。例如,廣東省發布的《關于增加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意見》,提出“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確保滿足適齡兒童及學生學位需求,切實消除大班額”;大連市發布的《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公辦幼兒園40所,增加公辦學位8000個”。
另一類則是補貼型政策。例如,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市級財政支持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暫行)》,提出“為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供了生均定額、租金和擴學位三種補助方式,其中每擴充1個學位,給予一次性每生1萬元的補助”;河南省發布的《河南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及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普惠性民辦園每新增1個標準班,所在縣(市、區)財政應按照市(區)不低于7萬元、縣(市)及以下地區不低于5萬元的標準給予獎補”。
圖表1:近三個月各地幼兒園增補方案匯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城市地區幼兒園尤顯不足
從政策發布的情況來看,幼兒園增補方案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區,尤其是補貼政策,市區補貼高于縣(市)以下地區補貼。主要原因是,我國現存的幼兒園中,48%位于農村。然而,農村教育較城市相對落后,毛入學率較低。再加上當前城市化進程等因素的影響,人口的流動性增強,農村地區雖然占據近50%的幼兒園資源,卻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作用,農村園區學位閑置率較高,而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地區人口集中度高,幼兒園學位供不應求。
例如首都北京。資料顯示,未來5-6年內,北京市學前教育適齡人口規模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預計在2020-2021年達到峰值。在低遷徙模式之下,這一峰值為60.34萬人,而在高遷徙模式之下將達107.15萬人。而根據《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要達到99%,以低遷徙模式計算,入園人數應為59.74萬人。這意味著,在未來5年之內,北京市至少需要新增18.04萬個學位。如果以高遷徙模式計算,北京幼兒園學位缺口將高達64.38萬個。
圖表2:2021年北京市幼兒園學位缺口預測(單位:萬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80、90后占據流動人口主力,中心城市幼兒園缺口仍將加劇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5億人。在16-59歲的勞動年齡流動人口中,“80后”流動人口比重由2011年的不足50%升至2016年的56.5%;“90后”流動人口的比重由2013年的14.5%升至2016年的18.7%。顯然,80、90后已經成為流動人口的主力軍。
圖表3:2010-2016年中國流動人口人數(單位:億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分析認為,隨著80后二胎以及90后生育高峰的到來,80、90后集聚的城市地區的幼兒園缺口將進一步加大。因此,僅僅按戶籍出生率配置幼兒園資源十分盲目, 應該掌握精確的人口出生數據,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配置資源,才能使幼兒園資源實現效用最大化。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學前教育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學前教育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