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大修重現歷史雄姿 助推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收尾
近日,歷時五年之久,“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史上最大規模的保護維修工程收尾。通過“修舊如舊”的保護,嘉峪關關城換“新顏”面世,并重現歷史上雄渾壯觀的原貌。
嘉峪關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總面積33500余平方米。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并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
嘉峪關始建于1372年,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1961年,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
圖表1:嘉峪關關城概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嘉峪關關城建成后,曾多次修繕。那里長期以來與其他地區的長城一樣,面臨著風蝕、風化、地震、洪水等自然威脅和生產、生活、建設等人為因素的影響。鑒于各種自然以及人為因素的破壞,嘉峪關關城及長城土木結構建筑出現不同程度墻體開裂、地基下沉、樓體傾斜等問題。該修復工程旨在復原關城最鼎盛時期的狀態。
開展三大工程 保護嘉峪關關城
為了更好地展示利用嘉峪關文化遺產資源,2011年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了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將其列為國家文物局“十二五”重大文物保護工程。該工程工程分為嘉峪關長城本體保護維修工程、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建設工程及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工程三大項目,按照當時的計劃,整個保護工程總投資概算20.3億元。
圖表2: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概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該工程是甘肅省歷史上實施的規模最大、涵蓋面最廣、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綜合性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它以文化遺產保護的最新理念為指導,將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旅游發展有機結合,對全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鑒意義。
助推嘉峪關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是華夏文明傳承建設中的重要一項。此外,經過多年培育,“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已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認同度和美譽度,形成了較為穩定、并有一定規模的海內外市場。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建成后,將有效改善嘉峪關長城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狀況,全面提升遺產監測管理和展示服務水平,帶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嘉峪關市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高度融合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16年,嘉峪關市全年累計旅游人數702萬人次,同比增長23.2%,累計實現全社會旅游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25.9%。其中,嘉峪關關城旅游景區全年累計接待游客160.8萬人,實現旅游收入1.1萬元,創下歷史年度入園游客和門票收入“新高”,成為支撐嘉峪關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引擎”之一。
2017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數達到275萬人次,增長20.2%;實現全社會旅游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嘉峪關關城旅游景區景區共接待游客36.3萬人次,同比增長4.37%,實現旅游收入2353萬元,同比增長29.3%。
圖表3:2010-2017年嘉峪關市旅游產業發展概況(單位:萬人次,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12月4日,嘉峪關市印發了《嘉峪關市“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嘉峪關旅游產業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把旅游業發展成為嘉峪關市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把嘉峪關建設成為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休閑消費型城市;至2020年,年接待旅游總人數達到1455萬人次,年旅游總收入超過100億元。
圖表4:《嘉峪關市“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產業目標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緊抓旅游產業發展所需,采用科學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全面而準確地為您解決行業發展之所急,企業發展之所需!報告運用產業發展階段理論判斷旅游產業發展所處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