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備案機構公布 我國干細胞醫療市場潛力巨大
11月28日,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監總局聯合發布第二批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此次入選的共有72家醫療機構,加上2016年10月30日公布的首批30家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目前我國共有102家機構未來可以開展跟干細胞治療有關的臨床研究。
備案機構廣東最多
在已公布的102家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中,廣東省數量最多,達到13家。其中首批公布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東省中醫院3家;第二批公布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醫學科學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10家。北京和上海分別以12家、11家的數量緊隨其后。可以看出,機構數量排名前7的省份中,除了云南省,其他均為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的省市。
圖表1:102家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省市分布(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產業鏈上游市場基本成型
目前,處于產業鏈上游的存儲業務是國內干細胞產業最為成熟的市場。我國干細胞存儲業務主要集中在臍帶血存儲。臍帶血造血干細胞是目前我國唯一準入可以用于臨床治療的干細胞,由臍帶血庫保存。我國對臍帶血庫造血干細胞存儲實施嚴格的政策準入制度,實行"一省一庫"統一管理,嚴禁跨省采血。
2015年底,國家衛計委下發《關于延長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規劃設置時間的通知》,明確指出2020年以前全國設置7家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分別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不再新增。并籌建國家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
圖表2:全國7家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運營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干細胞存儲業務的發展也培育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其中包括中源協和、博雅集團和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等。2017年上半年,中源協和細胞檢測制備及存儲業務營收達到23414.77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1.22%,毛利率高達82.39%。過去五年內,博雅集團在存儲業務不僅保持了較高增長,而且平均利潤年增長率達到58%。
圖表3:2016-2017年中國主要干細胞企業營收情況(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上游產業基本成型,但整體存儲率不足1%。2016年我國新生嬰兒為1750萬,同比增長5.74%,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第三次嬰兒潮的到來,根據周邊國家和地區7%-10%的存儲率,未來干細胞存儲在我國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在320-480億元。
中下游市場仍待開發
干細胞產業鏈中下游包括干細胞制劑生產研究和干細胞臨床治療。2011年,原衛生部與國家藥監局一同叫停干細胞臨床研究,直到2015年7月國家衛計委和食藥監總局聯合印發《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重新有限開放了干細胞臨床實驗。
隨著政策的放開,我國干細胞治療的市場空間也顯現出來。目前,干細胞對糖尿病、帕金森氏綜合征、老年癡呆癥、重癥肝炎、角膜病和白血病等多種病癥治療的動物實驗已在全球完成,可以修復受損的細胞和組織,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其他如肝病、中風等一系列疾病。近來在整形、傷口愈合及嫩膚等治療領域也開始應用干細胞技術。
2017年4月,由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持的兩項干細胞臨床研究,在首批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啟動。名為“人胚胎干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及“人胚胎干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兩項研究均涉及老年人中多發和難治的重大疾病,且當前缺乏有效治療方法。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干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6年,中國干細胞產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39億元,預計2020年國內干細胞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預測,隨著干細胞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干細胞治療占干細胞產業的市場比重將達到50%以上。到2022年,我國干細胞治療市場規模將突破1100億元。
圖表4:2017-2022年中國干細胞治療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干細胞醫療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干細胞醫療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干細胞醫療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