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享運動倉"驚現街頭,中國共享經濟市場有多大?
2017年8月11日,據中新網報道,北京出現了一種名為"共享運動倉"的新鮮事物。用戶下載手機應用,然后注冊、實名認證、繳納押金,就可以享用屬于自己的"私人健身房",5分鐘收費1元。
其實這種共享模式已經算不上新鮮了,自2015年以來,我國的共享經濟就已經開始了爆發性的增長,各種共享平臺(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圖表1:近年來共享經濟發展模式匯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共享時代帶動共享經濟飛速發展
中國的共享經濟起步雖晚,但在各種層出不窮的模式帶動下,共享市場規模卻異軍突起。根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與中國互聯網協會共同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5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已經高達19560億元,2016年快速增長至34520億元,增幅高達77%。而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將在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至10%的水平,筆者通過對GDP未來規模的測算,估算出到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將接近10萬億元,達到96561億元。
圖表2:2015-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增長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共享經濟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離不開各個細分領域共享模式的推陳出新。在共享經濟走過的這幾年里,發展的較為成熟的模式有很多,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KTV等。
共享單車領域融資不斷,發展前景可觀
共享單車,顧名思義就是大家都可以騎行的自行車。而早已存在多年的公共自行車卻自始自終都沒有這么火過!有人說這是需求帶動的市場崛起,然而短途騎行需求以前有,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梢?,并不單單是因為需求的帶動,而通過對共享單車發展路徑的梳理,筆者發現正是在社會資本的助力和推動下,中國的共享單車才成為一個現象級迅速崛起的市場。
自2015年共享單車概念被提起以來,作為一個新事物的共享單車就備受資本青睞。尤其是在2016年,共享單車各個品牌融資起數與融資規模不斷高漲,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領域的融資額高達30億元以上。而進入2017年以來,隨著市場格局的逐漸明朗,已經形成了摩拜一家獨大的局勢。
圖表3:2017年5月以來共享單車領域融資事件(部分)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8月2日,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城市重要商業區域、公共交通站點、交通樞紐、居住區、旅游景區周邊等場所,應當規劃配套的自行車停車點位或者通過電子圍欄等設定停車位,為自行車停放提供便利。在融資助力和政策加持的帶動下,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形勢大好。
政策落地,共享汽車即將迎來春天
在汽車領域由于用戶消費習慣培養的緩慢,共享汽車并沒有像共享單車那樣一出世便擁有舉世矚目的光環。自共享汽車興起以來,該領域的融資事件并不算多,據公開信息整理,截止到2017年3月,中國共享汽車的融資案例數為16起,其中天使輪融資數6起,A輪7起,B輪2起以及C輪1起。2017年4月以來,共享汽車領域的融資事件如下:
圖表4:2017年4月以來共享汽車領域融資事件(部分)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由于共享汽車本身起步晚且用戶規模尚處于開發階段,市場中并未形成一家獨占局面,各個租車平臺仍在積極從融資上、產品上以及經營模式上進行不斷的探索以及競爭,目前該市場的競爭較為激烈。隨著2017年8月8日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政府鼓勵"共享汽車"的態度依然明確,中國的共享汽車市場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想唱就唱,暢想共享KTV百億級市場
自2016年起,中國的共享KTV便已興起,那時各個商家并未將其稱為"共享",而是迷你型KTV。由于迷你型KTV在形式上以及產品的特點上與時下的年輕人的人格化、情感化以及社交化需求高度一致,受到了年輕一族的青睞,市場迅速崛起。眾多資本機構也對共享KTV的市場前景看好,領域內的投融資也開始興起。
圖表5:2017年以來共享KTV領域融資事件(部分)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7月,文化部印發了《文化部關于引導迷你歌詠亭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地方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將迷你歌詠亭納入管理視線,正式確立迷你歌詠亭的文化行業地位。可見,隨著鼓勵行業發展的政策落地,以及在行業投融資的大力帶動下,共享KTV的前景可期。根據目前的市場狀況以及融資規模,筆者認為,到2018年中國的共享KTV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
圖表6:2016-2018年共享KTV市場規模增長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綠葉"襯"紅花",共享經濟也有失敗者
有人說,中國目前的經濟基礎正是共享經濟發展的合適土壤;也有人持不同觀點,共享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仍未到來。其實,筆者通過對零散資料的整理發現,目前,各種不同共享經濟模式下的平臺或企業真正實現盈利的寥寥數家,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虧損經營狀態。也因此,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之下,有很多企業成為了"綠葉",被拍死在了共享經濟的沙灘上。
細看之下,不難發現,大多數失敗的共享經濟案例都是因為融不到資金,運營難以為繼故而倒閉。其實這是目前,很多不同共享經濟模式仍然存在的弊?。航蟹m然不同,但模式雷同。因此,共享經濟下的很多初創公司看起來是創業實則是現有模式的完全復制,毫無新意,也就無法吸引到擁有資金但也擁有智慧的投資者的關注了。
圖表7:2013年以來共享經濟市場失敗案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共享經濟是個好模式,但也暗含玄機,"實實在在"的拿來主義并不能讓參與進來的人都能享受到共享經濟的紅利,只有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的玩家才能夠踏浪前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