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共享農場品牌發布,共享農業能否成為“互聯網+農業”的新出路?
2017年7月1日,“艾米共享農場品牌發布會暨增城艾米小鎮啟動儀式”在廣州增城湖心島舉行。這是繼2017年5月,艾米推出“全球首創閑置農田共享大計劃”之后,艾米共享農村品牌的正式發布。那么在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和共享汽車等共享經濟的盛行,共享農業能否成為“互聯網+農業”新的增長模式呢?
共享農業并非新詞
實際上,艾米共享農場的共享農業并不是一個新詞,在國外許多國家都對共享農業有著積極的探索,就以全球農業出口大國美國而言。
2015年12月,美國FBN(Farmers Business Network)推出了FBN Procurement Services服務,用戶可以利用這一服務分享或審查投入的原料成本,包括種子、化肥及土壤所需其他化學物質等,不僅是單價之間的對比,還能通過數據分析找到合適的原料投入量,避免因不必要的投入量而徒增成本。FBN就像一個獨立的進步市場,就像一群聰明的農民匿名聚集在一起共享信息,并且只需要花費一定的金額就可以共享這些信息。
由于中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農業信息化水平較低、土地較為分散以及農業發展不平衡等原因,美國FBN服務等共享農業技術并不能很好的運用在中國農業中,共享農業難以落地。
閑置土地越來越多,耕地面積越來越小
據國土資源部在2015年初公布的《國家土地督察公告》中顯示,在2010-2014年中,我國閑置土地共有105.27萬畝,雖然在十八大以來,“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出臺,我國閑置土地情況有所緩和,但是閑置土地情況仍然存在,而且較為分散。
另外,由于我國城鎮化率的逐年提高,我國耕地面積也不可避免地在逐年下降。2011-2016年,我國耕地面積整體來看,處于下降趨勢,2016年,我國耕地面積為13495.66萬公頃,同比下降0.03%。
圖表1:2011-2016年,我國耕地面積變化情況(單位:萬公頃,%)
資料來源:國土資源部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廣州艾米會的新嘗試
隨著國內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廣州艾米會瞄準了高端農業市場,并且開始了共享農業的新嘗試。2014-2017年,廣州艾米會引進臺灣、日本、韓國、歐美國家生態農業、仿生物學等技術,對一粒米進行技術革命,將閑置在鄉村的優質農田進行整合建成三大共享農場,組建專業種植專家團隊,不用農藥、不用化肥,按照統一有機標準種植艾米胚芽米,為高端食品市場提供優質放心可定制的食品。
目前廣州艾米會已經在廣東增城、從化和清遠三處建立艾米共享農場,已有2000多個城市家庭受邀成為共享會員,共享會員可以通過定制化服務,按需生產,可以說是卓有成效。
圖表2:廣州艾米會的增城艾米農場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艾米農場能夠在共享農業上獲得一定的成績,筆者認為艾米的優勢有三:
(1)由于農業屬于高風險和高技術行業,艾米在共享方式上,并不像其他的共享經濟體那樣開放,艾米會員的共享服務大致為共享土地以及按需定制農產品,而從定制、種植、加工、儲運到直供客戶的整個產業鏈,全部由艾米負責,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
(2)艾米并不接受加盟商,不求快而求穩,全部農場都由公司進行標準化的統一管理和運營,這也加強了對于共享農場中農產品質量的保證,提高了共享農業的進入壁壘;
(3)艾米共享農場的建立還是依托于“互聯網+農業”方式,利用互聯網技術,積極建立網上社群,通過線上訂單,線下體驗(農村旅游及種植等體驗)的運營模式,建立農業信息化、大數據采集以及遠程智能化控制等的特色共享農業模式,這種農場充分地體現了艾米少而精的特色。
“互聯網+農業”的新出路?
自從2015年“互聯網+農業”概念開始盛行至今,已經有許許多多的公司開始進行了跨界嘗試。目前國內“互聯網+農業”主要還是集中于解決農業發展的兩大難題,即銷售難和融資難,并且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對于農業基礎建設、技術能力和標準化水平涉及不多,并且加上我國農業發展的不平衡以及農業高技術高風險的特性,許多“互聯網+農業”并沒有其他“互聯網+傳統行業”發展順利,從而也導致許多“互聯網+農業”企業紛紛退出。
而艾米的共享農業確實為中國“互聯網+農業”建設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定制化供給服務、智能化控制、從源頭到用戶端全產業鏈的質量控制以及高技術含量的種子等方式,都為共享農業提供保障。并且隨著全球性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農業的市場容量也將會日益擴大,種種跡象好像表明共享農業似乎就像人們描繪的那般美好。但是,由于國內農業發展不平衡,基礎建設不到位以及農業技術門檻高風險大等原因,共享農業和“互聯網+農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模式套用,而需要的則是更多農業從事者們和學者們的實地嘗試和理論研究。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目前,互聯網+現代農業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商業模式競爭階段。無論是互聯網巨頭在互聯網+現代農業領域的投資布局,上市現代農業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還是創業公司在互聯網...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