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事井噴 2020年中國馬拉松產業將達千億級別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馬拉松、自行車等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行動方案(2017年)》。該方案提出,要完善支持政策,做好賽事服務保障,促進馬拉松、自行車等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的發展。
該文件的出臺,讓馬拉松產業再次闖入人們的視野,下面小編將對近年來馬拉松產業的發展特點進行闡述。
1、熱度空前
近年來,我國馬拉松賽事呈現井噴式發展的態勢,熱度空前。隨著馬拉松賽事的發展對于宣傳城市形象、拉動城市經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了辦馬拉松、辦路跑活動的大軍。
從賽事舉辦數量來看,2010年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僅13場,到2015年增長到134場,2016年全國馬拉松賽事舉辦量高達328場,較2010年增長了24倍。
從賽事參與人數來看,2016年,我國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數達到280萬人,較2015年同比增長了87%,較2011年增長了6倍。
圖表1:2010-2016年我國馬拉松舉辦數量變化趨勢圖(單位:場)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2:2011-2016年我國馬拉松參加人數變化趨勢圖(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三大驅動因素
(1)政策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放開賽事審批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產業建設與發展,多種類型路跑賽事在全國大小城市迅速涌現。
隨后《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以及《關于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馬拉松、自行車等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行動方案(2017年)》等政策的相繼出臺,進一步推動了馬拉松賽事的蓬勃發展。
(2)消費需求
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居民健身需求與日俱增,體育健身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經常健身的人群已經突破3.85億人。而馬拉松這種大型賽事,能夠極好地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活動參與需求以及社交需求,成為馬拉松賽事實現井噴式發展的內在動力。
(3)資本助推
馬拉松賽事涉及的人群眾多,輻射范圍廣,且能帶動眾多產業協同發展,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這便吸引了眾多企業和資本的關注,諸多體育用品企業、體育賽事運營商、智能硬件企業、地產企業以及醫療機構紛紛進入到這一市場,成為推動馬拉松賽事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
3、產業鏈雛形初現
火爆的馬拉松背后,涉及政府、賽事公司、行業協會、企業等方方面面的角色。在這些角色的共同作用下,馬拉松產業鏈迅速構建,但仍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國內馬拉松產業鏈參與主體主要為賽事運營商和體育用品公司,直接收入來源為贊助費、政府補助等。
圖表3:馬拉松賽事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4、馬拉松賽事運營毛利高
馬拉松賽事運營的毛利率較高,賽事運營商收入不菲。以智美體育集團為例,該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最大的體育賽事運營商,先后運營了2015昆明馬拉松、2015廣州馬拉松、2015杭州馬拉松、2015沈陽馬拉松、2015長沙馬拉松等賽事。根據智美體育發布的公司財報顯示,2012-2016年智美體育賽事運營毛利率均位于35%以上,遠高于體育用品行業毛利率(約在15%左右)。
圖表4:2012-2016年智美體育毛利率變化趨勢(單位:%)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5、馬拉松產業前景可期
盡管目前來看,我國馬拉松賽事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馬拉松比賽當中。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和參跑人數仍遠遠不足,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以美國為例,其年均馬拉松賽事接近1000場,且參與人數眾多。
在需求、政策、資本三大驅動因素作用下,前瞻預計,到2020年我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將超過800場,參賽人數有望突破1000萬人次,將由此催生出上千億元的消費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體育用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體育用品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