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能源汽車 打造汽車行業新景象
近期,“互聯網+”成為我國互聯網最火一詞,李克強總理特別提出:“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順勢而為,使中國經濟飛起來”。目前,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已寫進2015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納入了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在大潮流下,新能源汽車也積極擁抱“互聯網+”,打造汽車行業新景象。
“互聯網+”風口已開 行業結合已成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截止2015上半年,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半年共新增189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8.80%,較2014年底提升了0.9個百分點。隨著“寬帶中國2015專項行動”的繼續開展,我國互聯網的建設和普及會進一步推進。
在知識創新2.0的推動下,“互聯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其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激發后者轉型升級的必要條件。今年汽車行業最熱的詞,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車企躍躍欲試的一種全新生產經營模式。可以說,新能源汽車與互聯網的進一步結合,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圖表1:2010-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與普及率走勢圖
資料來源:CNNIC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襲來 引發新能源汽車行業變革
近年來,零售業、批發業、制造業、廣告業、新聞業、通信業、物流業、酒店業與旅游行業、餐飲行業等傳統行業在互聯網影響下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連接將帶來這些行業的新一輪洗牌。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在大環境的變遷下,不僅是新能源汽車整車廠、4S店在互聯網時代來襲時觸電,面對蓬勃前景的售后市場,甚至一些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都紛紛加大售后市場的投入,在增加網點的同時,也在網絡平臺上建立旗艦店。
圖表2:“互聯網+”環境下 新能源汽車行業特殊影響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擁抱“互聯網+” 新能源汽車企業仍需解決三個問題
當前,智能化和互聯網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再一次實現轉型創新和“彎道超車”的難得機遇。盡管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上,我國已領先世界,但技術實力不強,也使得企業的發展受制于人。在此次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將具有時代意義的新能源汽車與“互聯網+”相結合,無疑可以為“彎道超車”助力。但在機遇面前,車企仍面臨三個問題。
1、線上與線下博弈問題
相關調查表明,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終端門店而言,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較長的成本回收時間和回報周期,管理難度更大,風險更高,對于目前以自有資金投入占絕對主流的小型企業其而言,持續投入與擴張所需資金正面臨瓶頸,都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如此狀態下,線上的銷售渠道成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契機。在電商平臺上,中小企業集聚分散的力量,對抗著品牌大企業,最大程度的發揮群體力量。無可厚非,在中國這么大人口的基數背景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力量也無可比擬。
2、物流與客戶體驗問題
雖然線上銷售的優點很明顯,能夠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比如減少組織和管理成本、免去中間渠道減輕負擔、減少倉儲、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等。但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用戶體驗。對新能源汽車電商而言,物流活動涵概了配送、倉儲、代收貨款、采購物流等多方面的集合體。因此,電商怎樣解決物流問題和客戶體驗問題成為重要的考驗。新能源汽車行業要想做好電子商務,除了線上擁有其過硬的產品外,還得在線下物流布好局。只有將線下物流運輸的困境突圍了才能使得電源行業真正在電子商務行業中立足。
3、引流與流量轉化問題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電商,需要注意精準流量入口和轉化率的問題。只有潛在客戶進入電商網站才可能發生購買行為,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何在移動端吸引潛在客戶的眼球,使其進入網站成為電源電商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考慮各種鏈接等方法。潛在客戶在進入電商網站之后,如何轉化成為購買行為,使用優惠券還是產品組合的方式,亦或是優惠服務,需要電商在界面和產品等方面下功夫。
雖然“互聯網+”環境下,新能源汽車仍面臨三個待解決的問題,但是在環境問題日益占據人們視線、傳統汽車市場開始由繁榮走向疲軟的現實下,新能源汽車仍會在機遇與挑戰中前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