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裝行業的產業鏈困局求解
裝修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我國家裝市場容量目前已經超過4萬億元規模。但傳統家裝市場魚龍混雜,裝修公司競爭無序效率低下,價格貓膩,工人鉆營,最后是短則一月長則幾月的監工生涯。客戶簽訂了合同卻要按實結算,為了達到自身要求往往要支付超出原預算甚至翻倍的費用;如果沒有加價,客戶則可能被迫掉進另一陷阱,即裝修公司本身報價就高,所用材料卻質量低下,或缺項漏項。這一系列問題的背后,傳統家裝行業的產業鏈困局亟待求解。
產業鏈冗長
中國傳統家裝行業發展經歷了兩個大的階段。早期家裝以單體工人為主,由房東負責設計、組織施工、材料購買等;90年代以后出現了家裝公司,通過設計師營銷招攬客戶,在消費者與家裝公司簽訂合同后,家裝公司留存一定水平的毛利率,然后將施工轉包給包工頭,包工頭再按工種轉包給工人。傳統家裝市場的參與者包括前端的建材品牌商、經銷商、賣場,與用戶直接對接的裝修公司、設計師和施工隊,以及后端的家居軟飾品牌商、經銷商、賣場等,產業鏈極其冗長。
圖表1:傳統家裝行業產業鏈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運行效率低下
傳統家裝中各方參與者之間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無法很好地協同完成家裝任務,造成上下游整合難度高、產業鏈效率低下。傳統家裝的裝修周期是90天,而互聯網裝修多是45天為主,提高了施工效率,以蘑菇裝修為例,不僅施工周期比傳統裝修縮短一半,而且接單數量比傳統裝修多一倍,從而增加了工人收入,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惡意增項。
圖表2: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的不同階段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互聯網家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由于家裝具有多個業務環節、牽扯多個利益方,互聯網家裝要在盡可能多的方面改善客戶體驗,就需要將各個利益方合理的整合到業務鏈條中。這種優化客戶體驗的努力,必然伴隨著現有產業鏈各環節的參與方利益的調整,這股力量正在導致家裝產業鏈的重構,帶動互聯網家裝的興起。目前國內一線城市每年平均新增人口超過1000萬,加上全國老舊小區、棚戶區的改造,家裝市場需求旺盛,互聯網可解決家裝市場交易成本高、管理半徑有限、渠道不透明等弊端,發展空間巨大。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我國家裝行業從弱到強 |
家裝企業何去何從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