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在即 民辦國際學校迎來政策東風
國際學校需求強勁,野蠻成長
全球化帶來了教育國際化,教育國際化的結果是國際學校興起。據統計,全球國際學校規模快速增長,2000年全球共計2584所國際學校,學生規模100萬人,2010年分別達到5600所和250萬人,分別增長117%和150%。截至2014年末全球國際學校達到6375所,在校學生超過300萬人。
圖表:2009-2014年國際學校規模(單位:所,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1973年中國第一家國際學校——美國聯絡處子女學校在北京三里屯成立,僅有2名教師和8名外國學生。上海第一家國際學校為成立于1989年的上海美國學校,目前擁有浦東、浦西兩個校區,學生規模4000多人。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民辦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全球、外籍人員子女大幅增加和國際學校政策放松,國際學校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末,中國已開設338家國際學校,學生規模17.74萬人,其中開設國際課程的公立學校共計225家,其中經各省審批報教育部備案的高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90所,其他135所為課程改革試驗班、公立學校自行設立的國際部(班)和教育培訓機極開辦的國際班。
圖表:截至2013年末中國開設國際課程學校分布(單位: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際學校政策:先松后緊,洗牌在即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開辦國際學校持鼓勵態度,陸續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但是隨著國際學校呈現野蠻式生長,尤其是公立學校開辦的國際部、國際班、改革試驗班等大量出現。公立學校開辦國際部或國際班遠背教育公平原則,沒有完成公立教育使命,涉嫌國有資產流失、教育資源挪為他用、監管缺失等等。2013年教育部要求各地整頓和規范公辦國際學校,2014年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代表的城市收緊政策,不再新設、新批公辦國際學校,并逐步向關停沒有拿到教委辦學資格的公辦國際學校。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從教育部和各省市的政策導向來看,公立學校發展國際教育將受到限制公辦國際學校將大幅壓縮,民辦國際學校迎來政策東風。
圖表:教育部及主要省市關于公立學校開辦國際教育的最新政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民辦教育高峰論壇落幕 行業融資渠道單一 |
民辦教育投資市場繁榮,行業兼并重組趨勢 |
民辦學前教育地位日益突出 發展前景廣闊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