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入駐上海 移動支付風云再起
昨日,上海自貿區服務業開放措施大會透露蘋果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已落戶上海,該公司主要開展Apple Pay在華布局業務。早在今年6月,蘋果就在上海自貿區完成工商注冊,工商信息顯示公司注冊資本1340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支付領域的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系統集成等。
Apple Pay是一種基于NFC的手機支付功能,它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是在2014年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并于2014年10月正式上線推廣。盡管目前Apple Pay僅在美國和英國正式應用,但其合作伙伴數量已經逐漸增多。最新消息顯示,目前Apple Pay合作銀行已經超過了500家,其中包括美國花旗銀行、MIT信貸聯合會以及部分知名大學、企業。
與此同時,谷歌研發的Android Pay也于9月11日全線系統升級并推廣,包括Visa、美國銀行等主流金融平臺均已成為其合作伙伴。
從布局時間上面來看Apple Pay似乎略占優勢,但此次谷歌獲得美國三大運營商Verizon、AT&T和T-Mobile的支持也是絕佳的優勢。
反觀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似乎對Apple Pay和Android Pay來講都并不樂觀。因為他們面對一個共同的競爭對手——“支付寶們”。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代表著國內眾多第三方支付平臺。長期根植于中國市場,“支付寶們”早已和人們的衣食住行緊緊綁定在一起。此前央行等部位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讓眾多機構以及普通大眾以為銀行將逐漸搶占第三方支付的生存空間,但其實通過對文件的細細推敲,我們政策正鼓勵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和網貸機構進行合作,共同做大蛋糕。對這個文件抱有期待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銀行卻并沒有所想的那樣積極。
文件從政策層面鼓勵銀行參與資金托管,看似給銀行帶來了大量資金,但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首先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規模并不足以讓其“動心”,其次銀行作為傳統金融行業的代表,與盈利相比顯然更重視合規和風險控制。況且,各個銀行早已開始對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布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金融3.0系列報告之商業銀行移動金融戰略創新與趨勢前瞻》顯示,2014年我國手機銀行交易規模約為32.4萬億,同比上年增長154.7%,與網上銀行交易規模相比盡管還有較大差距,但增長速度卻十分迅猛;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在移動金融領域的布局逐步展開,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圖表:2014年我國商業銀行網上銀行與手機銀行發展對比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手機銀行發展如火如荼,與第三方移動支付領域合作會進一步提高手機銀行的交易規模。面對國內移動支付即將“強強聯合”的趨勢,Apple Pay和Android Pay的在華布局前景似乎并不明朗。首先在安全問題上面,經過多年的信譽積累,對消費者來說支付寶們的安全問題已無需顧慮,加之未來銀行在背后“撐腰”,更加提高了信譽度;其次在應用場景上面,支付寶們早已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盡管沒有手機系統的支持,但支付寶們未來的發展前景依然具有持續的競爭力。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微眾銀行高層震動引發猜想 移動金融時代 |
移動互聯網時代 商業銀行移動金融的發展 |
移動金融行業現狀分析 央行支持金融IC |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移動金融通常是指使用移動智能終端和無線互聯技術開展資金融通活動的總稱。與傳統金融服務和PC端服務相比,移動金融在信息獲取、傳輸、共享的效率和成本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