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將突破國外壟斷 行業奠定堅實基礎
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與成套工藝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核心工程--“40-28納米集成電路制造用300毫米硅片”項目7月28日在上海臨港地區啟動。該項目總投資68億元,其中一期投資23億元,預計2017年底完成40-28納米300毫米硅片量產技術攻關,實現月產15萬片的產能,打破我國大尺寸硅材料基本依賴進口的局面。此舉意味著我國將打破國外對集成電路關鍵材料的壟斷,基本形成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2508.5億元,同比增長16.2%。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金額為2313.4億美元,同比增長20.5%;集成電路產品出口金額為877.0億美元,同比增長64.1%。
2014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015.4億元,同比增長20.2%。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金額為2184.0億美元,同比下降6.9%;集成電路產品出口金額為610.9億美元,同比下降31.4%。2011-2014年的數據顯示,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已徹底擺脫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造成的銷售下降的影響,這與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積極提高技術水平、努力開拓國內市場是緊密相關的。
圖表1:2011-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單位:億元,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集成電路行業作為現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行業,其前景較好:
1、行業發展空間較大
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的進口量有所下降,但貿易逆差仍然增長到了1573億美元。其中,關鍵集成電路,如通用計算CPU、存儲器、通訊芯片、高端顯示器件、各類傳感器等往往需要大量進口。這表明,國內集成電路至少有近千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尚未被充分挖掘。
2、行業政策扶持利好
2013年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重要性認識不斷深入,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態度進一步明確,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在融資、稅費等各方面措施密集出臺和落地。2014年,隨著國發4號文細則進一步落實,以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出臺,集成電路發展環境和政策體系進一步優化,以及集成電路專項發展資金建立,可以預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步入一輪加速成長的新階段。
3、下游應用市場增長迅速
當前,3D打印、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等以集成電路為核心零部件的行業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熱點與趨勢,吸引了眾多資本的入駐。以可穿戴設備為例,在2014上海國際智能可穿戴式設備應用展覽會上,除了傳統的電子產品制造企業索尼、三星、LG等廠商加入其中外,英特爾、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制造廠商也加入其中。除了這些國外企業外,國內眾多知名企業也表態加入其中,這些企業包括中興、華為、百度等,眾多廠商的進入無疑是對行業發展前景的認可。
半導體材料對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過去我國依賴國外的硅片材料,嚴重影響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高端硅片突破國外壟斷后,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將會有更堅實的基礎。綜合上述分析,未來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將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到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
圖表2:2015-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
集成電路行業現狀分析 國產化時代迎機遇 |
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趨勢預測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