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客遇到眾籌 中國創造拉開帷幕
“眾籌”和“創客”的興起給中國帶來了一陣清新的空氣。從前無論衣食住行還是高新技術,在國人印象中似乎進口總是要好過本土產品。盡管“創客”與“眾籌”也是舶來品,但這一次,中國創造或將正式拉開帷幕。
2015年以來,“創客”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6月18日,備受矚目的“2015深圳國際創客周”正式啟動,本次創客周主題為“創客深圳”,共分為七個分會場,舉辦十四項活動。在活動現場,學生創客、專業創客等作品引起了大量關注。
然而,獨特的創意與靈感離開資本的土壤也無法成為現實。6月1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共涉及九大領域、上百條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支持互聯網金融,引導和鼓勵眾籌融資平臺規范發展”等措施。不難看出,此次國家已經將“創新”、“創造”放在了國家戰略層面,在資本支持力度方面也毫不吝嗇,以“P2P網絡借貸”、“眾籌”為首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在得到國家肯定后,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眾籌作為繼P2P之后的又一互聯網金融創新,對傳統融資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2008年以來,美國著名眾籌平臺IndieGoGo和Kickstarter相繼上線,眾籌模式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國眾籌行業雖然興起時間較晚,行業監管也并不完善,但發展勢頭卻十分強勁。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眾籌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共有128家眾籌平臺,其中15家主要眾籌平臺成功完成籌資的項目總數共計3014個,成功籌資2.7億元人民幣。
圖表1:2014年15家主要眾籌平臺籌資金額(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眾籌行業的蓬勃發展給初創企業帶來了福音,較低的融資成本、豐富的從融資平臺、較高的融資效率無一不吸引著中小企業的眼球。但由于目前對籌行業的監管政策并不完善,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土壤也并不夠“滋潤”,真正能夠憑借眾籌平臺融資并長足發展的企業為數不多。其次,眾籌平臺發展模式并不成熟,對于待融資項目的風險審核機制也不夠完善,許多項目做足表面功夫但并沒有現實意義,對于投資者來說較為常見的風險隱患。
無論如何,筆者對于“眾籌”和“創客”的出現仍然持樂觀態度。新事物的出現總會經歷陣痛期,當“創客”遇上“眾籌”,兩項打破傳統規則的新興行業的結合,帶來的不僅僅是更便捷的新產品和新服務,而是更新奇的靈感與新型生活理念,也許這也正是“互聯網+”的奧義。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房地產眾籌降低入市門檻 投資者入市將加 |
電子商務行業平臺發力眾籌助創新孵化 |
房地產行業眾籌模式進入中國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