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旺盛的需求預示著防偽行業良好發展前景
一、防偽行業及其產業鏈分析
防偽行業是在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遏制假冒偽劣產品中不斷壯大發展起來的,產品防偽在防止產品偽造或假冒、鑒別產品真偽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產品防偽是從源頭確保國家公共安全、經濟秩序、生產者和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措施,是以技術手段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證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產品防偽不僅是政府對假冒偽劣產品打防結合綜合治理指導思想的重要體現,更是廣大名優企業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客觀需要。
防偽行業上游行業主要有防偽油墨、防偽不干膠、防偽紙張和防偽膜等原材料行業,這些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對防偽行業的成本控制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防偽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防偽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防偽技術與各行各業“嫁接”后,形成了防偽油墨、電碼電話防偽、重粒子防偽、指紋防偽、DNA防偽、自動識別等一系列高新防偽技術和手段。整個防偽產業鏈覆蓋印刷包裝、信息、生物、自動控制、化工、物流、知識產權保護等諸多領域。
圖表1:防偽行業產業鏈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防偽行業下游需求情況
防偽行業下游主要包括食品、醫藥、煙酒、電器、服裝、化妝品等多個行業,從各行業的市場規模來看,防偽行業下游市場各行業銷售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其中以食品、醫藥、家用電器、服裝等行業銷售收入規模最大,而這些行業也是防偽行業下游產品需求較多的行業,此外煙草、酒類、化妝品等行業也是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嚴打不禁的行業,行業產品決定了其對防偽產品及技術的需求。
再加上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興起,防偽技術和模式的推陳出新以及消費者維權及防偽意識的提高,社會對產品防偽的意愿將更為強烈,諸多因素將使得防偽行業在“十三五”期間將面臨極大的市場機遇。
圖表2:2007-2014年防偽行業下游市場銷售收入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未來以下三個方面需求旺盛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國外的新技術、資本不斷涌入國內,與國內企業共享日漸發達的內需防偽市場,同時,國企利用已有的體制、資源和技術,市場優勢不斷做大,給民營資本的空間愈發狹小。但是也可以看到,隨著防偽和印制工藝的不斷提高,而規模化生產又不斷降低成本,防偽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會越來越高。
(1)公共安全領域。信息化和電子化的趨勢愈加明顯,為公共安全領域犯罪的預防和打擊提供了愈加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技術平臺。例如2011年1月3日起,沈陽市1.7萬輛出租車開始安裝防偽標簽。防偽標簽將在1月10日正式啟用,到時“黑車”將無處藏身。
(2)食品安全領域。《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質量安全放在首位,提出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從2010年的94.6%提高到2015年的97%以上,大幅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率,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的滿意度,確保消費者吃得放心,從而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重視,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和防范假貨侵擾成為食品領域的技術和管理難題,政府和消費者期待著簡便易行的技術為食品保駕護航,如何安全的走上餐桌成為新技術、新設備、新應用的熱點和難點。
(3)藥品安全領域。根據《關于基本藥物進行全品種電子監管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政策文件要求,至2011年4月1日,所有的基本用藥都要實現在流通過程中通過電子監管碼進行動態管理。這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醫藥商業企業和生產藥品的工業企業,涉及面較廣。電子監管碼,是區分藥品唯一的標志,是每盒藥品的“身份證”,電子監管碼的應用,目標是有利于國家相關部門對藥品的生產、流通環節進行更精確、及時的監督,對生產企業來說更方便對藥品的銷售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同時也為廣大的老百姓提供監督的平臺,使用藥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按藥品電子監管碼工作推進的安排,未入網及未使用藥品電子監管碼統一標識的基本藥物目錄品種,一律不得參與藥品招標采購。據推算,307種基本藥物藥品將涉及到3000多家藥廠,每年生產大約300-500億枚標簽的使用量。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