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解讀 利好跨境電商和農村電商
近日,商務部公布了《互聯網+流通》的行動計劃,此也是自李克強提出“互聯網+”概念后出臺的首個“互聯網+”計劃。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互聯網+流通,更多的則是物流領域的互聯網+,但實質上更加利好電子商務行業。。
從《互聯網+流通》的工作思路與工作目標來看,其目標是要推動傳統流通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釋放消費潛力的作用,更重點是完善在電子商務進農村、電子商務進中小城市、電子商務進社區、線上線下互動、跨境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流通服務體系。
由其具體目標可知:
要在全國創建培育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示范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在現有基礎上年均增長不低于30%;創建60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培育150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打造50個傳統流通及服務企業轉型企業,培育100個網絡服務品牌;同時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指導地方建設50個電子商務培訓基地,完成50萬人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力爭在2016年底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2萬億元,網上零售額達5.5萬億元。
就我國電子商務現狀來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至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13.4萬億元,網絡零售額達2.8萬億元。要達到《互聯網+流通》2016年的電子商務交易額目標,則意味著2014-2016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復合增長率達28.13%,網上零售交易額年復合增長率達40.15%,預測估計,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7.7萬億元,同比增長32.09%;網絡零售額達4.15萬億元,同比增長48.21%。
此外,從《互聯網+流通》的重點任務來看,重在農村電商、跨境電商、O2O領域。具體有:
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培育農村電商環境;鼓勵電子商務進社區,拓展服務性網絡消費范圍;支持電子商務進中小城市,提升網絡消費便利性;推動線上線下互動,激發消費潛力;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拓展海外市場;加快電子商務海外營銷渠道建設,助力電商企業“走出去”。
綜合來看,在目前主要城市電子商務市場飽和的情況下,電子商務向農村、海外擴張的步伐已成為必然,農村以及中小城市成為電商拓展的市場,社區則是電商在城市乃至農村將電商深入的途徑;海外電商是隨著當前的貿易形勢和電商巨頭競爭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舉措,國人的海淘熱情逐漸高漲、中國外貿行業近年來的不景氣均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機遇,更加上上海自貿區、多個跨境電商城市的試點,都將利好跨境電商。
《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總體來說,還是中國電子商務和物流業的政策指導綱要,至于行業的具體舉措仍將依賴于更多的政策支持,市場自身的調節機制,當然更主要的是國內這些火爆了的電商大亨們以及他們身后的電商平臺。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醫藥電子商務發展加速 2018年市場規 |
食品行業電子商務市場廣闊 千億市場仍有 |
企業移動和移動電子商務中蘋果領先安卓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