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人”劉翔退役后 下一個體壇巨星在哪里?
2015年4月7日,曾經在雅典奧運會上一跨成名的中國"飛人"劉翔終于在微博上宣布退役了,已屆33歲體育極限的他終于可以結束因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兩次退賽所飽受的千夫所指的時光了。
回顧飛人的體育生涯,可以說是毀譽參半。2004年雅典奧運會在110米跨欄項目上一舉成名,打破了黑人在田徑項目上一貫的統治力,讓世界知道亞洲人的體能爆發力也不容小覷,國人也為之振奮。眾所周知,長期從事競技類體育項目,傷病勞損在所難免,而一旦恢復不當,體育生涯隨時終止也不少見。背負著13億多人民殷切的期待,飛人即使是受傷也不忘訓練。俗話說"物極必反",生命的軌跡是不可逆的,人的身體機能過度使用終究會埋下隱患,于是上演了自家門前因傷退賽、倫敦奧運會再次退賽的場景。可想而知,因這兩次退賽,很多人是多么的失望,輿論的謾罵,網民的譴責,飛人承受了諸多的不理解。
另一方面,市場也是無情的,商家往往都是"唯利是圖"的。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劉翔的年收入(含品牌代言、廣告收入、賽事收入等)也和他的體育事業一樣遵循了過山車般的軌跡,04年前名氣尚小時年收入低于200萬元,04年一舉成名后各種廣告代言主動拋出橄欖枝,加上對08年奧運成績的預期,在07年劉翔的收入達到體育生涯的頂峰值--1.6億元。隨著北京奧運會退賽的負面影響,隨后幾年他的年收入逐年縮水。
圖表1:2003-2012年劉翔年收入及排名變動情況(單位:萬元,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果說姚明以那巨人般的身高撬開NBA的大門,李娜以那極具爆發力的球風和顯赫的大滿貫記錄刮起了"亞洲網球風",劉翔則是以那風一樣的身姿和世界記錄改變了世界對亞洲人田徑運動爆發力的看法,這三人無疑都是成功的,為國人塑造了一個個典范,因為有時候人們需要"英雄"人物的正能量。即使他們退役了,曾經的光輝也會鼓勵著后來者繼續前進。所以,我們需要理性看待運動員的體育生涯,不要一貫以成績論英雄,運動員們為國家拼搏爭取榮譽的時候,我們只是在旁邊鼓掌吶喊而已,遠沒有他們的艱辛;當他們遇到低谷或者退役時,我們應該多理解,"雪中送炭"那是最好,至少不要"落井下石"就行。
姚明退役時,李娜風頭正盛;李娜退役時,劉翔仍在堅持,孫楊、寧澤濤等泳壇飛魚迅速崛起,但似乎都還沒有達到前者們的高度;劉翔退役了,帶著一身的傷病,一代巨星的落幕,人們不禁心里發問:下一個中國體壇巨星在哪里?
目前比較備受關注的有泳壇"小天王"孫楊、高爾夫一姐馮珊珊、國際象棋"棋后"侯逸凡。由于在競技上的成績突出,孫楊的商業價值也被逐漸開發,但比較可惜的是由于團隊的失誤以及他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低智商",讓其仍舊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偶像派"而并非超級明星;馮珊珊屬于屬于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典型,雖然商業贊助業逐漸增多,但高爾夫畢竟仍屬于貴族運動,推廣普及度仍有待提升,國人的追捧度不足;象棋并非主流項目,商業價值開發程度不及網球、游泳等,并且對選手的運籌能力要求較高,能成為賽事頂尖者的寥寥可數。
所以說,"飛人"劉翔退役后,下一代中國體壇巨星的橫空出世可能要至少在10年以后,當然也不排除現如今網絡推手的力量,但同時兼具實力和名氣的運動員很少見,稱得上超級巨星的更是屈指可數。至于這些前巨星們退役后的職業規劃,如果是從事與體育相關的行業,對下一代運動強將的培養可以說是錦上添花,期待這些前巨星們能開辟出另一條體育道路。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略論體育產業市場增長點 未來將有5萬億 |
我國體育服務行業市場容量將達2萬億元 |
虎撲體育計劃A股上市 可能是最好的籃球 |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隨著體育企業產業意識的提高,行業競爭的加劇,尤其是體育用品業競爭的加劇,國內的體育企業越來越重視對產業發展的研究,特別是對產業改革和產業運營的深入研究。正因為...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