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剔除國外品牌 國產軟件發展前景看好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2014年,一些國外知名科技企業的產品從中國政府采購清單中消失,而上千種本土品牌的產品開始涌現。這一措施在重創思科、英特爾等跨國巨頭的同時,也為國產軟件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更多空間。
中央部委采購清單上的產品數量在2013、2014兩年間增加了2000多個,但增加的基本都是國產品牌的產品,獲準采購的外國科技品牌產品的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一,而與安全有關的外國品牌產品有超過半數被剔除。
在軟件領域,早在去年七、八月 間,中國政府就表示將不再采購國外安全軟件,而全面使用國產殺毒軟件。英特爾旗下的安全軟件公司麥卡菲(McAfee)和服務器軟件供應商思杰(Citrix)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的。去年,中國政府曾禁止采購微軟Windows 8系統,同時還呼吁國內銀行放棄由IBM開發的高端服務器產品,并鼓勵這些銀行更多地采用本土品牌服務器。
有大量觀察指出,中國政府的這一舉措和顯示美國政府進行的大規模監聽活動的斯諾登事件有著直接關系。安全因素的考慮在政府采購之中越來越成為重點。此時,快速發展的國內軟件業為政府采購“轉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軟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國內軟件行業實現業務收入為36766億元,同比增長20.2%,2007-2014年,軟件行業業務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7.21%。在2014年,國內軟件產品收入達到11324億元,同比增長14.65%。
圖表1:2007-2014年我國軟件收入及同比增速(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國內軟件行業的產品質量也逐步提升。規模龐大的外包業務已經為國內軟件行業培養了大量可用人才,眾多有海外背景的人才回到國內,這使得國內軟件產品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技術含量大幅提升。根據前瞻軟件行業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國內軟件行業專利公開數量達到19740件,較2013年增長了1109件,較2005年增長了746%。2014年全年,國內軟件行業實現出口545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了15.5%,較2005年增長了1414%。
國內軟件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對軟件行業的支持。在2011年,工信部發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確定了十二五期間10項發展重點和8項重大工程,力圖使國內軟件行業在2015年出現10家以上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軟件企業,3到5個千億級企業,形成2-3個產業收入超過5千億元的產業集聚區。同年,國務院發布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了一系列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和市場政策。地方政府紛紛積極響應中央部署,除了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政策外,還積極建設了發展軟件產業的軟件園。目前,國內有重大影響力的軟件園有成都天府軟件園、長沙軟件園、大連軟件園、大慶軟件園、杭州東部軟件園、齊魯軟件園、上海浦東軟件園、西安軟件園、永川軟件園、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等等,這些軟件園的產品不但行銷國內,也在國際上形成了較大影響力。
在國內軟件行業發展如火如荼之際,政府采購的轉向,既可以看作國內產品做大做強的必然結果 ,也可以視為國家政策對國內行業發展的又一次刺激和推動。政府采購本身是軟件行業的重要銷售渠道之一,同時政府采購對國內企業采購和個人采購又有很強的引導能力,對于軟件行業有著重大影響。在政府采購的鼓勵和引導下,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價值的富有競爭力的軟件產品。尤其對于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目前既在蓬勃發展,又尚處在缺少足夠行業標準的階段的領域,政府采購將積極引導國內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起到對行業的調控作用。前瞻預計,在未來5年,國內軟件行業將進一步保持蓬勃的發展勢頭,年均增速將達到10%。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用友軟件改名用友網絡 傳統軟件行業需要 |
軟件行業增速放緩 軟件行業結構調整 |
醫療信息化快速發展 軟件和服務成為主要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