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 iCar值得期待
日前有消息稱蘋果正在公司內部啟動代號為"泰坦"(Titan)的電動智能車計劃。據悉,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Cook)在大約一年前親自批準了該項目,并指派負責產品設計高級副總裁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Zadesky)領導這一項目,此人以前曾在福特汽車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一職,而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大約1年前就批準了汽車研發項目,并且授權他組建一個最多1000人的研發團隊,在距離蘋果公司總部數公里的一個基地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人技術以及和汽車制造相關的金屬和材料分析等。
早在2007年喬布斯曾和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討論過蘋果造車項目,但之后并無下文。而時至今日,蘋果iCar躍然紙上,說明蘋果造車已經在路上。當然,蘋果并非是在打無準備之仗,就目前來看,蘋果依然有五大利器。
1、不差錢
蘋果市值7000億美元,坐擁著將近1800億美元現金。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開發一款新車型所需的所有成本為10億美元,但隨著傳統汽車廠商開始將同一個平臺運用于多款不同的車型,這一汽車研發成本就所有降低了。對于蘋果而言,僅僅缺少的是行業經驗。
2、蘋果IOS平臺
根據2014年第四季財報,蘋果iPhone出貨量達到了創紀錄的7450萬臺,iPhone出貨量全球市占率為20%,巨大的出貨量,潛藏的是強大的用戶群體,帶來的是讓人浮想聯翩的是消費市場。
3、人才儲備
目前的蘋果高管隊伍中這些年儲備了不少擁有著科技和汽車行業人才,而該公司此前也經常樂于從汽車行業挖人,尤其是那些具有供應鏈管理、電池技術以及用戶界面工作經驗的人才。
舉例來說,蘋果CFO盧卡·馬艾斯特利(LucaMaestri)曾在通用汽車有著20年的財務和運營經驗;蘋果互聯網軟件部門高級副總裁埃迪·庫埃(EddyCue)是一名汽車狂熱愛好者,同時也是法拉利董事會成員之一;目前擔任蘋果汽車項目負責人的史蒂芬·澤蒂斯基(SteveZadesky)在自己職業生涯早期曾為福特工作過一段時間;知名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Newson)在去年加入了蘋果的秘密設計團隊,而他曾在上世紀90年代為福特設計出高水平的概念車。
4、銷售渠道
傳統汽車制造商優勢(或者說弱勢)之一就是他們的經銷網絡,但這些廠商常常無法在需要的時間在全球范圍內開設出足夠的零售店。蘋果目前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著幾百家專賣店,無論是在巴西、瑞典還是土耳其這些小眾市場我們都能看到蘋果專賣店的影子。
5、完善的產業鏈
目前蘋果主要在加利福尼亞的公司總部展開產品設計,然后依靠各個承包商在亞洲組裝成品,蘋果已經習慣于實時管理自己的全球供應鏈以及處理復雜的匯率波動問題。在2014年全球最佳供應鏈管理25強蘋果再次榮膺冠軍,這是其連續保持領先位置的第七個年頭,其財務績效和評選結果的復合表現遠超各家。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已經開始爆棚式增長
就中國市場而言,國內也有小米、樂視在開展電動汽車項目。究其原因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已經開始爆棚式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1-2013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逐年增長,占新能源汽車的比重也有所提升。2013年,電動汽車產量約為14243輛,占比為81.39%,銷量為14604輛,占比約為82.98%。
進入2014年電動汽車行業更是勢不可擋。2014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78499輛,銷售74763輛,比2013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8605萬輛和4.5048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2.4倍和2.1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894萬輛和2.9715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8.1倍和8.8倍。
圖表1:2008-2014年中國新能源產銷規模走勢圖(單位:萬輛)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蘋果作為互聯網科技大佬,每一次的動向都成為了世界的焦點,其中,不乏iMac、iPhone、iPod、iPad這種改變世界的世界的產品,但在iMac、iPod、iPad逐漸退去光環的時候,只有iPhone依然堅挺,而即將上市的iWatch又承載了太多的期待。就現實而言,在新產品的研發上,蘋果從未讓果迷們失望,所以這一次我們依然有理由去對iCar有所期待。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