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高交會即將開幕 深圳會展再掀經濟效應
11月16日-21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屆時,將會有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丹麥、歐盟、法國、德國、希臘、荷蘭、匈牙利、伊朗、日本、新西蘭、俄羅斯、韓國、西班牙、泰國、美國等20多個國家、33個團組參展。
高交會越來越顯“國際范”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會展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自1999年以來,高交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5屆,參展規模由26個國家和地區的86個代表團增長到78個國家和地區的115個代表團,累計逾5000家次的境外企業參會。
在即將開幕的第十六屆高交會期間,紐約時代廣場的戶外LED屏將圖播本屆高交會的盛況。此外,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市、德國紐倫堡市、希臘雅典市、荷蘭阿爾梅勒市、日本筑波市、日本大阪市、俄羅斯圣彼得堡市、俄羅斯薩馬拉州、韓國光陽市、西班牙巴塞羅那等深圳的友好城市,也將匯聚本屆高交會集中展示最新科技成果與產品,推進務實合作。由此可以看出,高交會國際化發展越來越快速,越來越顯“國際范”。
圖表1:歷屆高交會參展國家和地區數量(單位: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高交會的經濟效應
前瞻網會展行業報告數據顯示,高交會為深圳各行業帶來的年均營業總收入超過12億元,為拉動深圳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會展業匯集巨大的商流、人流、信息流,給深圳帶來大量商訊、商機。會展經濟對城市經濟有強力的拉動作用,其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高達1:9。已形成品牌效應的高交會,推動形成了深圳市會展經濟迅猛發展的勢頭,而高交會無疑也已成為深圳市會展業的“龍頭”。高交會舉辦以前,深圳幾乎沒有國際上知名或者成規模的展覽項目。高交會舉辦后,經過高交會的帶動,展會數目逐漸增多,每年達到了70個,而以前每年不過20個展會。
高交會帶動了深圳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旅游為一體的“第三產業消費鏈”。以第二屆高交會為例,據不完全統計,高交會為深圳裝修、廣告、印刷、禮儀服務等行業帶來近5億元的收入;展會期間,全市酒店共接待旅客82萬人次,入住率為82.06%,營業收入4.3億元,甚至比“十一”黃金周還多出3億元;而商業及餐飲業收入則比平時增加了2.3億元;在交通運輸業方面,全市的士收入高達6300萬元,較平時增加40%;深圳機場平均每天到港旅客為1.1萬到1.2萬人,比平時增加57%,營業收入增加4000萬元;高交會期間,深圳共為16萬外地手機用戶提供了電信服務,深圳借此成功實現了大密度區域電信服務的技術突破,而電信業務的增加為深圳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相關推薦 |
深港澳車展和ChinaJoy引領展會潮 |
中國最大保健品會展9月舉行 營養保健品 |
中西部最大會展綜合體奠基 會展業展覽工 |
會展展覽工程是塊大蛋糕 年展出面積80 |
西安政策支持鼓勵發展會展經濟 一紙行文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