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貓雙十一即將到來 快遞企業將面臨哪些挑戰?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洋快遞”入侵國內市場 快遞行業新一輪 |
“雙十一”快遞包裝垃圾成堆 我國包裝市 |
“雙十一”后時代:瘋狂的快遞運送 |
2014年10月13日,天貓公布了今年“雙十一”策略,全球化和無線化是一大特點。有消息稱,今年阿里巴巴內部對“雙十一”全平臺銷售額設定的目標是500億元。為了備戰“雙十一”,寧波不少企業已提前準備。
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快速的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快遞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全國快遞業三分之一的業務量由電子商務牽動完成。統計顯示,網上購物的物品中,75%的交易商品要通過實物遞送,電子商務帶動的郵遞包裹達到10億件,電子商務配送已成為拉動快遞服務增長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0.2萬億,同比增長29.9%。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8.2萬億元,同比增長31.2%。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同比增長42.8%。
圖表1:2008-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走勢圖(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3年,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3.02億人,滲透率達到48.9%,相比2012年增長6.0個百分點。
圖表2:2007-2013年網絡購物用戶數及滲透率(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70%以上的網購需依靠快遞來完成。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快遞服務與網購互相依存、互為支撐,業務合作日趨緊密、關聯領域不斷拓展。2013年,我國快遞市場收入為1441.7億元,網購快遞市場規模約為1009億元。
目前,網購與快遞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兩者之間尚未形成有效的聯動發展,主要表現在:
1、快遞的生產能力和服務水平不能滿足需求。隨著電子的興起,網絡購物呈現爆炸式增長,快遞服務支撐作用愈加突顯,快遞服務能力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2、標準對接和信息共享相對滯后。現階段電子商務平臺與快遞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一體化信息對接標準,造成電子商務企業與快遞企業之間的信息存在嚴重的滯后,快遞企業被動應對網絡銷售“集中打折促銷”,給快遞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3、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加強。由于現階段可信、安全、便利的網絡購物環境還不完備,作為提供“門到門,桌到桌”服務的快遞企業,往往被消費者視做網絡零售中商家售后服務的延伸。消費者與網商出現商品質量、規格不符合要求等糾紛時,經常將怨氣針對快遞企業。
4、配套產品體系有待創新。快遞企業與網購相關的代收貨款、驗貨簽收、反向物流、晚間投遞等服務的需求增多,直接考驗著快遞企業的服務規范和從業人員服務水平。
5、配套服務體系有待優化。快遞企業的車輛存在著進城難、通行難、停靠難,無法在城市內合法運營、停靠成為長期困擾快遞發展的瓶頸。同時,受到店面租金、水電成本和人員成本等限制,部分企業不愿在“末端投遞”范圍以及在不發達區域進行一線營投網點建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