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預約制度與小米饑餓營銷誰能走的更遠?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2014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小米第一 |
國內拍照手機哪家強 OPPO N3性能卓越 |
大神X7手機發布 智能機市場競爭趨于白 |
9月10日凌晨,蘋果公司正式發布了兩款iPhone6手機,發布會的召開無疑讓眾多果粉們興奮不已,但隨之而來的是購買之難。此次iPhone6的發布信息顯示,中國大陸居民若去香港體驗店購買,12號網上可預約,19號正式鋪貨上市后即可拿到產品,但每人限購一臺。通過預約才能進行購買,蘋果的這種預約制度不能不說是一種獨特的營銷模式。相比小米的饑餓營銷,哪一種營銷模式更成功,能走的更遠呢?
發展至今,我國手機營銷渠道模式較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手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將iPhone的營銷渠道進行歸納,其主要有三種渠道:①零階渠道,蘋果通過在世界各地開辟直營店,直接向消費者出售iPhone產品;②一階渠道,直接與中國聯通簽訂排他性協議,獨家銷售與中國聯通捆綁的iPhone;③二階渠道,通過批發商,向各地區的零售商供貨。小米手機的營銷渠道則相對單一,其主要有兩種:①線上銷售;②與電信商合作。
雖然小米手機的營銷渠道較為單一,但其通過獨特的營銷策略,也逐漸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2014年6月,小米在中國市場上品牌關注份額達5.10%。
圖表1:2014年6月中國手機市場品牌關注份額分布(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雖然小米的市場份額已達到5.10%,但與蘋果的15.90%比較仍相差甚遠。小米手機正式發售后不久,小米科技公司開始限制出售手機,市場供不應求,達到控制市場的目的,利用消費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理因素,有意降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同時也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而蘋果公司采取的消費者購買iPhone必須先網上預約的制度,類似于小米的饑餓營銷。2012年9月,蘋果公司發布新一代人機型iPhone5,在香港地區其政策也是先預定,且每人限購兩臺,用戶需要到店自取,最終達到的目的一樣,制造一種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品牌形象。
我們可分析出,蘋果的預約制度類似于小米的饑餓營銷,可在一群無論是企業大佬還是草根網民都對小米的饑餓營銷吐槽聲中,小米的營銷策略似乎無法得到認可,因此,果粉們似乎認為蘋果的預約制度能走的更遠。筆者分析認為,不能因為iPhone手機品牌高端而認可其營銷模式,小米手機由于是國貨而對其進行抨擊。小米手機上市時間較晚,在短短幾年內獲得了爆發式增長,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均被不斷曝光的情況下,不得不承認其營銷策略確實值得借鑒。之所以遠遠低于蘋果的市場份額,還主要在于小米的產品性能問題、銷售渠道覆蓋能力有限、且用戶群體單一。
因此,我們不能否認小米的饑餓營銷就劣于蘋果的預約制度,如果小米解決了產品性能、質量、售后服務問題,擴大銷售渠道覆蓋范圍等,必將會打造出中國式的“蘋果”。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