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反壟斷調查開啟 或將推進醫療改革
2014年9月4日,商務部在官網發布消息,稱9月1日-3日,商務部反壟斷局赴上海就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工作進行調研。并有相關人士透漏此次調研涉及一些反壟斷案件,這是近期繼汽車及其零部件、高科技等行業的反壟斷調查后的又一次行動。此次反壟斷審查工作調研主要是針對“經營者集中壟斷”,那什么樣的行為構成經營者集中壟斷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定,壟斷行為包括以下三種: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相關公開資料顯示國內高端醫療器械長期被進口產品壟斷,尤其是核磁共振(MR)、CT、分子影像(PET-CT)等技術高度密集的設備,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4-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我國醫用器械領域,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均被外資企業壟斷。不可否認,高端設備的引進對于改善醫院的診斷治療技術、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但隨之而來的則是高昂的檢查費用,以CT為例,動輒上千萬的價格帶來CT檢查價格也相對較貴,就目前的市場價來說,CT檢查一個部位的價格在300元左右。前瞻產業研究院列舉了江西2009年物價局所核定的多層螺旋CT價格,筆者截取了頭部CT檢查的價格情況,可以看出,最基本的價格都到280元了。
圖表1:CT檢查價格
資料來源:江西物價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
雖然此次商務部的調研基點是經營者集中壟斷,而非價格壟斷,但從經營者集中壟斷的定義中可以看出,三種壟斷行為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價格的壟斷,推高相關的檢查費用,而檢查費用高也是我國醫療改革中看病難看病貴“久治不愈”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筆者認為若此次壟斷調查達到實質性效果,對于推動醫療改革,解決看病貴將產生積極影響。
另外,雖然中方一再強調此次此次反壟斷調查并非針對外資企業,但筆者認為,最終的結果也許還是會讓大家感覺就是針對外資企業。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猜測,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企業在高端醫療設備的競爭力實在是和外資企業有太大的差距,根本不是一個等級上的對手,可能都不能滿足經營者集中壟斷中經營者的進入門檻,不能不說,雖然被進行壟斷調查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但就醫療器械行業來說,筆者倒是寧愿有本土企業進入調查者名單,至少證明我國還是有能夠和國際領先企業競爭的技術實力。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