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岌岌可危 彎道超車恐難以實現
從2008年開始,我國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植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規劃以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由于我國汽車產業落后于發達國家半個多世紀,雖然產銷規模處于全球第一,但本土品牌在技術、市場、品牌等方面處于落后地位。而新能源汽車是新興的市場領域,我國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車,以實現彎道超車。
但從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來看,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銷水平,都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201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1.76萬輛,而此時美國插電式電動車累計總銷量為96602輛。其中,通用汽車雪佛蘭沃藍達全年銷量23094輛,位居第一;其次是日產聆風全年銷量22610輛;特斯拉位居第三,銷量達到18650輛。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全球銷量為22477,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比亞迪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僅從銷量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落后于美國。
而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的目標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圖表:2013年中美新能源汽車銷量對比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網新能源汽車行業報告分析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緩慢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完全處于政策的庇護之下,企業缺乏自主開拓市場的動力。從我國近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主要靠政策引導市場,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技術研發,很少有企業能夠拋開政策自主的開拓市場,對政策的依賴性較強。
第二,市場缺乏有效的競爭。由于我國有嚴格的汽車市場準入制度,其他投資者很難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市場,整個市場還處于傳統汽車制造商統治的天下。特別是在市場推廣方面,地方政府又實行地方保護主義,造成區域市場壟斷。
第三,我國建立了以汽車制造商為核心的發展體系,而傳統汽車制造商又受制于盈利的壓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沒有打開的情況先,汽車制造商銷售新能源汽車很難盈利。因此,迫于盈利的壓力,很少有企業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作為發展的重點。
而2013年底,美國電動制造商特斯拉在中國的走紅,讓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震驚。國內汽車制造商所抱怨的地方壟斷、基礎設施薄弱、市場充分激活等借口,在特斯拉的眼里都不是問題。與國內汽車制造商相比,特斯拉在中國所遇到的困難遠非本土企業所能比擬,但卻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刮起了颶風。讓我們看到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無知與可笑,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推動竟然要靠外資品牌。
雖然有些本土汽車制造商聲稱在技術方面并不遜于國外企業,但從特斯拉的走紅可以看出,技術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而且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缺少的是一種創新的思維方式。我國新能源制造商還囿于傳統的思維方式,生活在自己的牢籠里不敢有創新。
一家僅僅成立十年的特斯拉就在中國汽車市場激起了如此的波瀾,而那些在中國已經經營幾十年的老牌外資企業,如通用、寶馬、奔馳、豐田、現代等,將會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生更大的沖擊。隨著這些外資品牌新能源汽車陸續的打入中國市場,憑借他們在中國市場建立起來的服務網絡,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與生產水平,以及對中國消費者的了解,一旦進入中國市場,本土品牌將無招架之力。
進入2014年,外資品牌的產品也逐漸進入到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考慮范圍之內。如果本土品牌還在等著市場激活之后在進入的話,恐怕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步傳統市場的后塵,彎道超車將成為黃粱一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