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12.4億元巨額反壟斷罰單 汽車零部件市場有望迎來多贏局面
8月20日,發改委反壟斷局對8家日資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出8.3億元的罰單,對4家軸承企業開出4億元的罰單,合計對上述12家企業開出了約12.4億元的反壟斷罰金,這是我國反壟斷部門迄今為止開出的最大一筆罰單。雖然這一行為受到西方部分媒體的質疑,然而發改委的這一次反壟斷罰單,對規范我國市場經營環境,維護行業內企業的合法權益,無疑是大有裨益。
這一次發改委瞄準汽車零部件市場的大背景是,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逐年提升,刺激了汽車產業鏈上游汽車零部件的快速發展,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的需求規模不斷擴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行業深度市場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8303家,2013年已突破1萬家,達到10333家,較2008年增長24.45%。國內零部件市場的巨大需求以及高額利潤,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外資企業憑借其在技術、資本方面的優勢,迅速占據了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的重要份額。
數據顯示,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著名汽車零部件公司多數已通過合資或獨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例如電裝公司、博世公司、大陸集團、美國普利司通公司、米其林公司等。在這10333家企業中,外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數量占比不到25%,然而其資產總額、利潤總額和銷售收入分別占據了整個行業的43.87%、51.43%和42.57%。
圖表1:2013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企業性質結構圖(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外商投資企業以不到1/4的企業數,幾乎占據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份額的一半,其中利潤占比更是超過一半。除了外資企業在華生產銷售的產品外,我國汽車零部件產品還大量從海外進口。其中僅2013年從日本進口額就高達95.8億美元。說外資零部件產品控制國內零部件市場毫不夸張。
然而,若是在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競爭中獲得市場支配地位,應該是被市場認可的,這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體現。但種種信息卻顯示,在汽車零部件市場外資企業獲得的市場支配地位雖然有其自身實力的因素,但他們同樣采取了一些不正當手段獲取市場領先優勢。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橫向壟斷已經被證實,并且相互串通輪流中標,嚴重擾亂了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秩序。
此次反壟斷調查,對汽車零部件行業、行業內企業以及消費者來說,都將會從中獲益,可以說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對汽車零部件行業而言,市場將進一步規范,行業的發展環境也將更健康,在汽車保有量迅速提升的大背景下,有利于推動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對行業內企業而言,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都將會獲得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依靠自身實力取勝,剔除了一些非市場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而對消費者而言,將會以更低廉的價格獲得更多的產品選擇和享受到更好的服務。這無疑是此次反壟斷所期望達到的目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