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 外出農民工成主要受益群體
7月30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的最大亮點是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這意味著以“農業”和“非農業”區分戶口性質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將成為歷史,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也將作古。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將有力地推動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外出農民工成主要受益群體。
據了解,《意見》就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出3方面11條具體政策措施。一是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有效解決戶口遷移中的重點問題。二是創新人口管理。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建立居住證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三是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完善農村產權制度,擴大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徑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要實現進城農民的市民化,首先需要在戶籍上承認其是城鎮居民,因此分析認為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是未來的必然方向,其實早在2002年開始公安部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到2013年底就有湖北省、嘉興市、重慶市、成都市、廣州市等六個省市建立了統一戶口登記制度?,F如國務院頒布《意見》,未來建立統一戶籍登記制度將會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省市將開始著手準備推行。
戶籍改革的受益群體主要就是外出農民工。眼下總體勞動力需求行情處于高位,出現供不應求,特別是農民工較多選擇的農林牧漁生產,商業和服務業,生產運輸設備操作等崗位的需求持續高漲,供需關系日漸緊張。基于此預測,新生代農民工和上一代農民工返鄉意愿會由此減弱,該群體總量會持續擴大。通過下圖可以看到,全國求人倍數除了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一直在波動中持續上漲。
2001-2013年全國求人倍率(單位: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農民工的定義為從事非農活動6個月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從大類可以分為外出農民工和本地農民工兩大類別,國家統計局對兩類農民工的定義如下:1)外出農民工:指調查年度內,在本鄉鎮地域以外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2)本地農民工:指調查年度內,在本鄉鎮內從事非農活動{包括本地非農務工和非農自營活動)6個月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來看,農民工總數從2008年的2.25億上升至2012年的2.62億,平均每年增加的人數約有744萬,其中增加的大部分為外出農民工,如果按照這個速度增長到2020年農民工總數量可能會達到近3.2億人,但農民工的增長速度未來可能會下一個臺階,主要因素在于勞動力儲備的下降。從總勞動供給未來變化的情況看,2009年的數據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后備力量明顯已經進入下降狀態,農村10歲以下兒童數量已經遠遠低于20歲左右勞動力數量水平,可以推算出在2015年前后,農民工勞動力的供給將出現明顯緊張,因此農民工數量增速緩慢下降可能性很大。
從整體就業傾向的分析上看,未來整體非農勞動就業傾向的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沖勞動力儲備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假設勞動參與率不變的話,可以預測在2020年,農民工總數將達到3.05億。從農民工的結構上看,外出農民工與本地農民工的比例在2008-2012年維持較為平穩的水平,可以推斷未來隨著戶籍改革的推進,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傾向會提升,外出農民工比例以每年提升1%的速度計算,在2020年整體比例將占整體農民工的近70%,外出農民工數量將增長至2.14億,本地農民工數量將為0.91億,與現在基本維持同樣數量。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