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HL在美國市場的進出看我國快遞企業國際化進程
快遞市場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國內一批快遞企業的發展壯大,如順豐、申通、圓通、匯通等。這些企業目前在我國快遞市場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隨著國內快遞市場的發展,快遞業務的競爭也在加大,除了面對來自國內的競爭對手外,還需要面臨來自國際的行業巨頭,如UPS、FedEx、DHL等,這使得行業國內市場業務利潤率大大下滑。
為此,行業內部分領先企業開始轉向利潤率更高的國際物流。其中,順風物流無疑走到了前面,若不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順豐物流第一次在海外設立營業網點是在2010年,當年順風物流首次海外試點選擇了新加坡。隨后幾年,順風物流陸續開通了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美國、泰國、越南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業務。除了順風外,宅急送和申通等也開始進軍海外快遞市場,以期獲取國際業務的巨大利潤空間,尋求企業新的增長點。
然而進入國際市場并非易事,DHL在美國市場的6年時間里,先后受到美國政府、競爭對手以及工會多個機構的發難,使得DHL在美國國內業務舉步維艱。以DHL在國際市場多年耕耘的經驗,尚且遇到如此多的阻滯,我國快遞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必不會容易。
對于我國快遞企業而言,踏入國際市場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國際網絡布局所需要的資金,因為海外市場前期網點布局和開拓市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當年DHL為了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其前后累計投入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然而結果卻并不理想。目前我國快遞企業大多實力有限,并不具備當年DHL的資金實力,因此國際化進程必須首先考慮這個因素。除了資金因素外,我國快遞企業國際化還將面臨所在地的法律環境迥異、社會文化差異、人力成本高企、國際快遞巨頭沖擊等諸多問題和挑戰。
我國快遞企業的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國際化進程也就是近幾年的事,與歐美企業相比,目前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國際化進程方面。雖然順風目前國際化進程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投入了巨大人力和物力,而這些并不是國內其他企業能夠效仿的。在整體實力還不夠突出的情況下,快遞企業要推進國際化進程,需要"三思而后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