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要做大做強 加盟向直營過渡成必然趨勢
近幾年,在電子商務市場的推動下,我國快遞市場快速發展,業務總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二。2013年,我國快遞行業業務總量為91.87億件,同比增長61.58%,業收入為1441.7億元,同比增長36.62%。從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13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經過相關部門許可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有10143家,較上年增長了近1800家。
但是以加盟模式為主的發展方式,也逐漸顯露出了弊端,快件丟失、損毀、偷到等服務問題頻出不窮。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2009-2013年,我國快遞行業投訴總量快速提升,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23%,遠高于快遞業務量的增長速度。2013年,快遞申訴量達到359429件,同比增長109.53%,占郵政業的比重為93.12%。
從下表可以看出,我國快遞服務反映的主要問題中,快遞延誤是最主要的問題,其次是投遞服務。在申訴率方面,《2013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中數據顯示,以加盟模式為主的快遞企業位居前列。
圖表1:2011-2013年中國快遞服務主要問題表(單位: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網快遞行業報告分析認為:加盟模式是我國快遞市場初級階段的產物。在市場發展初期,各大快遞公司為了“跑馬圈地”,提高市場占有率,均采用特許加盟的模式。特許加盟模式克服了企業發展初期資金不足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快遞市場的快速發展。然而,隨著我國快遞市場的成熟,消費市場對快遞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加盟方式的弊端就更加凸顯。特別是在2013年圓通毒快遞事件之后,加盟模式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加盟方式下,加盟商與總公司之間的利益不一致。加盟商為了自己的利益,特別是在攬收收益大于派送收益的情況下,一些加盟商忽視快遞操作規范,服務水平低下。隨著快遞行業整體利潤率的下降,加盟商不重視末端投遞,服務水平更是日況愈下。另外,加盟商實力的增強,也增加了企業管理的難度。一些大的加盟商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總部對加盟商的把控能力較低。
目前,對于已經發展起來的快遞企業而言,服務網絡已經建立,企業發展開始向一體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等方向發展。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也增加,推動快遞企業開始尋求風險資本或者上市。而對風險資本而言,未來套現的最好方式就是推動公司上市。因此,對于缺乏資金的企業而言,上市是其最好選擇。而加盟企業是獨立的法人,無法與總部以及直營公司合并財務報表,導致加盟資產無法計入到總公司當中。民營快遞企業要上市,必須提高服務質量,并完成好直營改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