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市場保持增長 企業通過整合重組實現經營協同效應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MCU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MCU市場獲得新的動力,行業市場規模增至260.8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在嵌入應用及自動控制產品及設備領域的銷售再度快速增長,包括消費與工業電器、汽車系統和智能電網。此外,能效也是一個驅動因素,隨著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能效,當其升級家用電器或者個人所用產品時會選擇環保型解決方案。
圖表1:2008-2013年國內MCU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大陸本土企業整體實力較弱
按照規模和實力劃分,現階段國內具有規模的MCU企業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國際大型MCU企業,第二類是實力強勁的臺資MCU企業,第三類是中國大陸本土MCU企業。國際和臺資企業在技術、資金和人力資源方面均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內資企業在行業中處于相對弱小的地位。
圖表2:中國MCU行業競爭企業類別劃分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國際大企業橫向發展整合重組
近幾年,全球MCU企業加快了整合重組的步伐,國際MCU大公司產業布局調整速度加快,通過整合重組實現提升實力和專業化水平。2010年4月,日本兩大半導體制造商NEC電子和瑞薩科技合并,組成全新的半導體專業制造商——瑞薩電子。隨后,瑞薩電子迅速在中國市場進行布局。截至目前,瑞薩電子已經在中國成立了1家設計公司、2家制造公司、9個銷售/技術支持網點。
同時,國際大型MCU企業也加大了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布局。2014年以來,MCU行業龍頭企業飛思卡爾MCU新品動作頻頻:3月18日,飛思卡爾半導體推出三款全新的產品:運行頻率高達40 MHz的Kinetis KE02 MCU,以及運行頻率高達48 MHz的KE04 MCU和KE06 MCU;4月9日,飛思卡爾半導體推出專為一款汽車儀表板打造的業內最高性能的MCU——三核單芯片解決方案,與市場上已有的儀表板MCU相比,該解決方案擁有高出其1.7倍的性能;4月10日,飛思卡爾半導體宣布其業內首款面向普通市場的符合AEC-Q100標準的智能電池傳感器已開始供貨。該傳感器在單一封裝內集成了3個測量通道、1個16/32位MCU和1個CAN協議模塊;5月20日,飛思卡爾半導體與東軟、Green Hills Software合作推出全面的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生態系統,簡化并加快新一代汽車視覺應用的開發。
國內企業資本市場上市集資
國內企業也紛紛加大MCU業務投入力度,其中的炬力和中穎電子兩家企業先后在美國納斯達克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實現與資本市場的對接,由此拓寬了融資渠道,有利于未來實現跨越式發展。此外,行業內企業也加大合作力度,實現產業鏈的延伸。
前瞻網MCU行業報告通過對近年來MCU企業投資兼并整合重組的行為進行分析發現,現階段,MCU企業為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實現經營協同效應,并能夠快速開發新市場,行業的投資兼并整合重組呈現為混合形態,即行業的投資整合行為包含了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和本行業新市場的開拓,橫向與縱向兼顧。前瞻產業研究院MCU行業研究小組認為,短時間內,MCU企業還將繼續保持投資兼并整合重組的趨勢,希望通過整合帶來的規模和領導力在市場上獲勝。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