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外資、民營企業夾擊 國字號品牌腹背受敵
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目前已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潤滑油消費大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潤滑油行業發展狀況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潤滑油表觀消費量達到了1138萬噸,中國潤滑油消費仍有較大增長潛力。
在我國潤滑油市場上,長城(中石化)和昆侖(中石油)兩大國字號品牌經過整合后,成為最具競爭實力的潤滑油民族品牌,占據著國內市場的中檔和部分高檔市場。目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潤滑油專業公司分別約占國內市場份額的26%和21%。
這兩家國字號企業擁有最有利的資源優勢,從原料的制備到產品的調和全部具備,擁有全套的生產過程,生產規模大,但是在運營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如渠道模式過于復雜、中低檔產品過于集中,市場竄貨、假貨問題,渠道參與者利潤不高等,成為其發展的軟肋。此外,在外部競爭中,還面臨著高端吃緊、現有市場遭民營陣營蠶食的兩難局面。
◆外資
受國內潤滑油巨大市場空間的吸引,加上潤滑油市場開放較早,開放程度較高,眾多外資潤滑油品牌全線發力,大肆進軍中國搶占市場,如殼牌、埃克森美孚、嘉實多、埃索、道達爾、SK、BP、福斯、加德士、埃爾夫、康菲等,不斷擴張在華業務。
依靠先進的技術與成熟的經營管理模式,這些企業在中國潤滑油高端領域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加上他們與高端進口設備商之間強強聯合,使得中國潤滑油的高端市場幾乎被國際品牌所壟斷。前瞻網潤滑油行業報告數據顯示,跨國潤滑油品牌公司大約占國內30%的市場份額,而在高端潤滑油市場,國際潤滑油企業占比高達60%。
這些國際陣營品牌企業潤滑油配方與產品開發技術主要引自國外研發機構,在技術上的優勢國內企業還很難企及,即使長城和昆侖近些年在努力趕超,但在短期內仍難以超越,國際陣營企業地位難以撼動,對于兩大國字號企業而言,將成為其進軍高端市場巨大的障礙。
◆民營
在中低端市場上,民營企業的崛起,成為潤滑油市場競爭中的重要一極,代表企業有青島康普頓、南京龍蟠、西安佳潤、無錫路路達等。民營企業在夾縫中,通過深耕區域市場,形成了獨特的優勢,獲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相對于國有潤滑油企業而言,民營潤滑油企業雖然在生產能力上比不上國有企業,但生產及經營方式靈活多變,能夠生產國有企業所缺少的產品。而且,那些已形成規模的民營企業,正逐步從低端向中高端過度,加上其優秀的區域市場運作能力,未來民營企業將會在局部市場中贏得主動權,甚至對國有企業構成較大的威脅。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