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找高盛賣股權 300億美元值不值?
今天,外媒率先披露,中石化正與高盛集團就出售其部分零售資產股權進行磋商,通過出售其零售資產中30%的股權籌集多達300億美元資金。
這是中石化在銷售業務板塊最新的進展。今年春節以來,中石化明顯加快了其在銷售業務板塊的改革步伐。2月19日,中石化啟動銷售板塊重組;3月17日,中石化成立易捷銷售有限公司;3月31日,中石化銷售板塊正是從集團業務分離。可見中石化推動改革的決心。
在這之前,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認為目前中石化銷售業務價值被低估。他認為,國際一般石油銷售公司的市盈率約15至25倍,但中石化的銷售業務只有8倍,沒有反映其潛在價值。在傅成玉看來,即使以中石化估值的2-4倍出售營銷業務,都不足以反映其實際價值,這說明中石化對銷售業務的估值預期非常高。
那么,300億美元值不值呢?如果按照出售30%的股權計算,中石化對其銷售業務板塊的估值在1000億美元左右,換算成人民幣是6200億元左右。2013年,中石化銷售業務板塊的收入為1.50萬億元,經營利潤為351.43億元。按照6200億元的估值,中石化對其銷售業務板塊的市銷率估值在0.41倍左右,市盈率估值在17.64倍左右。
從靜態層面考慮,縱向來看,中石化目前在A股整體的市銷率為0.20倍,市盈率為8.76倍,銷售業務板塊的估值是其整體的2倍以上。橫向來看,目前A股批發零售板塊的市銷率為0.47倍,市盈率為27.53倍,略高于中石化對銷售業務板塊的估值;但是,如果衡量零售板塊營業收入在500億元以上的公司,其整體市銷率為0.18倍,市盈率為25.07倍。
可見,這次中石化對其銷售業務板塊的估值明顯高于目前的市場價格,反映中石化在定價上相當進取,如果能夠實現,確實是一樁不錯的交易。當然,中石化對其零售業務板塊的野心遠遠不止如此。
在引入投資者方面,傅成玉明確強調“首選引入國內資本,其中又以可提升技術、管理、帶來新市場及業務的戰略投資者優先”。而且,“優先引入戰略投資者,然后再是財務投資者,優先引入國內資本,但不拒絕國外資本”。可見,中石化對引資的要求,不再僅僅局限于融資角度,而更希望能夠重塑中石化的銷售業務。
事實上,中石化為此次改革成立的易捷銷售公司,其經營范圍涉及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商務服務業和餐飲業,而且中石化還將掛牌成立非油研究所,主要任務是研究如何將“加油站+大數據”的連鎖商業模式優勢發揮到極致,中石化非油業務增長空間有望迎來徹底的釋放,以便利店為主要載體的非油業務將成為中石化零售業務改革最大的亮點。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便利店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顯示,中國便利店單店年均銷售收入為222萬元,是中石化便利店的3.8倍。如果中石化便利店能夠達到國內平均經營水平,那么保守估計,非油業務將為中石化銷售業務板塊至少貢獻250億元以上的利潤。
正如傅成玉所言,“拿出來重組的銷售板塊是一個金礦,需要挖掘”。目前,中石化已經同包括阿里、復星、騰訊、上海綠地以及一些保險機構接觸,如果中石化零售業務能結合當下的電子支付等O2O消費理念,將開啟油氣零售觸“網”新模式。一旦兩者就油氣零售業務形成合作,將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