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保衛戰”已在多地打響 “治霾利器”——天然氣發電機遇難得
近日,中國多地同時遭遇霧霾天氣,從此前的重災區京津冀地區逐漸蔓延到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霧霾的持續肆虐,為國內大氣污染防治敲響了警鐘。而大氣污染治理畢竟是"亡羊補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源成為當前及未來解決污染問題的關鍵。在霧霾的籠罩下,加快清潔能源的替代是必然趨勢,"天然氣發電"則是不二選擇。
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不斷增加。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投產天然氣發電廠達50座以上,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約4500萬千瓦,同比增長約38%,約占中國總裝機容量的4%。2012年我國用于發電的天然氣約288億立方米,天然氣發電占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接近20%。
圖表:2006-2012年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規模變化趨勢圖(單位:百萬千瓦)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比美國相比,我國天然氣發電所消耗的天然氣占比還很低(美國為48%);3.5%的裝機比例也較低。但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隨著霧霾治理和"煤改氣"的推進,天然氣發電將迎來新一輪投資潮。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35年,中國發電用天然氣消費有望達到約1700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消費總量中的占比也將上升至30%,成為全球天然氣發電增長最快的國家。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天然氣氣源供應不足以及氣價成本高兩大因素制約,目前中國運營的天然氣發電廠絕大多數仍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天然氣發電只能是"賠本賺吆喝",產業化之路仍蹣跚難行。
今年10月中旬,發改委發布關于調整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下調了對27省市的燃煤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提同時高上海、江蘇、浙江、廣東、海南、河南、湖北、寧夏等省(區、市)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前瞻產業研究院分為認為,此舉有望緩解相關天然氣發電企業的生產成本,相關企業迎來政策紅利,業績或逐步改善。天然氣發電產業化又近了一步,行業將迎來真正的春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