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發力——生態工業園區建設駛入快車道
生態工業園是一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高效、穩定、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生態園被看作是繼工業園區和高新技術園區后的第三代工業園區,無論是在經濟效益還是在生態效益,與第一二代工業園相比,生態工業園均具有明顯的優勢。
據前瞻《2013-2017年中國生態工業園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2015年,我國生態工業園循環經濟相關產業產值有望達到1.5萬億元,經濟效益可觀。同時生態工業園區著力于園區內生態鏈和生態網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行業源頭上將污染物排放量降至最低,實現區域清潔生產,符合生態經濟發展的潮流。隨著國家對經濟增長質量要求的提升,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增強。
2013年11月份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政府首次提出了“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為了響應中央政府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助推生態工業園建設。其中又以廣東省東莞市行動最為迅速。2013年12月,東莞市政府出臺的《東莞生態產業園區引進項目優惠暫行辦法》,《辦法》對世界五百強企業和中國五百強企業等在生態工業園拿地給予較大的優惠政策。其中,政府規定的一、二類用地出讓底價相比基準地價優惠幅度分別達到23.0%和37.5%。
圖表:東莞市生態工業園區企業拿地優惠政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態工業園區取代傳統工業園正在成為社會共識。目前,我國已經有廣東、重慶、山東、江蘇等十多個省市開展了生態工業園的建設試點。其中,有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命名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正在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2013年上半年,我國批準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達到56個。隨著地方政府生態園區建設政策出臺密度的加快,我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有望步入快車道。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