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染、增電能 垃圾發電一舉兩得
垃圾發電具有公益事業性質,各地發展垃圾發電業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為解決本地區電力瓶頸問題,還可以綜合處理垃圾和防止二次污染。這一特點反映在經營機制上,表現為垃圾發電的主要利潤來源與一般的盈利性企業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來自政府核定的優惠電價和垃圾補償費。從世界各國垃圾發電企業的運營看,真正處于盈利狀態的企業所占比重很小,在征收費用方面國際上通用“污染者付費”原則,將所收費用攤銷到每噸生活垃圾處理費中,由政府按年處理垃圾總量補貼給垃圾焚燒廠。
★ 行業發展依賴于政府的支持
垃圾發電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這主要體現在政策鼓勵、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這三方面。
如美國在《能源法》中將垃圾焚燒發電列入可再生能源,享受稅收減免補貼;日本政府推動制定的眾多法律法規,包括向垃圾焚燒發電廠提供政府補貼、對其稅收采取優惠政策,甚至免稅、技術開發支持、示范項目、政府綠色采購、強制目標制度等;英國政府也曾推行低息貸款和補貼措施以加快垃圾發電進程。
★ 發電廠的融資渠道有待拓寬
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所需資金數目巨大,國外投運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一般需要幾億到幾十億美元,有的甚至上百億美元,因此需要多方面開拓投融資方式解決建設垃圾發電廠所需的巨額資金來源。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辦法多以公有私營模式居多,這種運作方法通常是由政府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和補貼,并進行政策上的傾斜,由私人部門投資和管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運營效率,而且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困難并獲得高效的運營,使得設施有可能長期服務。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