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策影視“牽手”郭敬明的背后:產業融合發展是影視產業轉型升級方向
一、影視企業意欲通過“融合”發展實現轉型升級
華策影視11月1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與郭敬明及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戰略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以不超過1.8億元的價格通過受讓郭敬明持有的部分股權方式,取得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6%的股權。
根據協議,自合作協議簽署之日起,郭敬明個人原創開發或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網絡劇的版權必須且只能轉讓給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上述劇目和郭敬明個人制作、導演、監制的電影、電視劇、網絡劇目也必須由該公司負責運營,而對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制作的郭敬明原創開發、版權改編、個人制作、導演、監制的電影、電視劇、網絡劇項目,華策影視擁有優先投資權。
華策影視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民營影視企業之一,主要致力于影視產品的制作、發行。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為郭敬明在2010年創辦、以《最小說》系列刊物圖書為載體的文化公司;目前公司設有作家經紀部,旗下已有幾十位簽約作家,作品主要面向85后、90后;代表知名簽約作家包括落落、笛安、安東尼等。
華策影視此次與郭敬明達成戰略合作,獲得最世文化旗下作品、項目的優先投資權,旨在布局影視產業上游——編劇資源。
無獨有偶,近期幾家影視產業上市公司也不約而同地圍繞上下游產業鏈進行并購,意欲打造綜合傳媒娛樂集團。如光線傳媒通過并購華友控股,將突出“傳媒+娛樂”模式,把新公司建成中國最大的娛樂內容提供商;華誼兄弟通過并購銀漢,在“電影、藝人經紀、電視劇”三大業務基礎上,又增加了游戲業務。
從這些并購案例可以看出,影視企業升級轉型已經開始,產業巨頭的動作方向也代表了未來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通過產業融合,打造大型跨媒體、跨平臺的綜合文化娛樂集團將成為未來影視企業的發展趨勢。
二、“好萊塢”經驗也驗證了融合發展是未來影視業的大趨勢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電影產業轉型升級與商業模式創新分析報告》顯示,“縱向整合”及“橫向發展”兩種方式成就了“好萊塢”的六大影視巨頭。
“縱向整合”指的是打通制作、發行、放映這三個環節,以穩定盈利來源,如今好萊塢占據主導地位的六大公司,均進行過制片、發行、放映的垂直整合。
“橫向發展”即對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整合,上游發展影視劇、動漫、圖書、藝人經紀等,保障制作成本;下游開拓渠道及衍生品,擴大整個產業鏈的利潤來源。隨著電影產業的深入發展,在資本并購潮中,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的電影業務被融入綜合型傳媒集團架構中,產生多業務協同。
以“時代華納”為例。華納兄弟先后并購連鎖電影院Stanley、第一國家電影公司,使得其電影業務涵蓋了制作、發行到渠道的各個環節。此后,傳媒集團以140億美元兼并華納兄弟公司,組成時代華納集團,2006年與哥倫比亞派拉蒙共同成立CW電視網,使時代華納的事業版圖橫跨出版、電影、電視和音樂產業,不同媒體之間的特性形成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
從以上國內外影視巨頭的發展路徑來看,產業融合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影視產業轉型方向,而在轉型的道路上,并購或許是快速而有效的手段。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