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與調休齊飛 假日辦共民意一色
再來比較一下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的占比變化趨勢,顯而易見,2008-2012年,黃金周接待游客人數占全年國內游客人數的比重確實是呈現上升趨勢,而且上升幅度在加大;但是,黃金周旅游收入占全年國內旅游收入的比重卻總體來看并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倒退,例如從2009年的14.89%的比重下滑到2011年的11.80%。
這說明什么?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黃金周拉動消費的效果并不比其他短假期要功高一籌,而且在游客日益集中的同時,并不能帶來相應的旅游收入增長。
2、景點“消化不良”
由于游客出現時間點集中,黃金周不由自主地成為了“黃金粥”:不但出行交通擁堵,而且景區更是不堪重負。從數據上來看,以四川省為例,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四川省累計接待游客3936萬人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62.29萬人次。
四川省旅游局公布的108個4A級以上(包含4A級)的旅游景區日最大游客承載量總共為350萬人次,占四川省日接待游客數的62.25%。由此可見,假如半數以上的游客涌進4A級以上旅游景區,考慮到黃金周每日接待游客人數不是平均分配,而是集中在中間的四天,那么四川省的旅游景區根本無法承載如此多的游客,“黃金粥”的形容已是樂觀,現實一些甚至可以稱之為“黃金漿糊”。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黃金周拉動內需的效果并不明顯,而且出現適得其反的跡象,不但沒能有效促進旅游收入,而且由于景區承載能力有限,使得出游玩樂心情大打則扣,削弱了后續出游和消費的意愿。因此,前瞻產業研究院建議,黃金周可棄;若要保留,則順其民意,不挪用其他假期甚至延長假期,以緩解出游過分集中的情況,在提高假期游玩質量的同時促進消費意愿。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