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裝備的國產化之路
·煤化工的發展離不開硬件支撐
煤化工各類設備種類繁多,包括大型空分裝置、閥門、泵、壓縮機、風機、干燥及分離設備等。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引進國外煤氣化技術,包括早期引進的lurgi固定床氣化、U-gas流化床氣化、Texaco氣流床水煤漿氣化,近年來新一輪引進和擬引進的BGL固定床氣化、Shell氣流床粉煤氣化、GSP氣流床粉煤氣化等。
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氣化技術都已經在中國得到應用,世界上也只有中國使用種類如此眾多的煤氣化技術。與此同時,我國的煤化工技術也在引進吸收中迅速發展,自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的研制開發成為16個重大專項以來,煤化工裝備行業得到迅速發展,現代煤化工設備的投資比重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表2:現代煤化工設備投資比重構成(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煤化工裝備國產化階段
一般來說,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都要歷經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成套進口;第二階段是材料全部進口,國內成套制造;第三階段是材料部分進口,國內成套制造;第四階段是全部采用國產材料和國內成套制造。而只有到第四階段才是真正的國產化。
目前我國煤化工裝備行業的發展處于第三階段,即材料部分進口,國內成套制造的裝備達到90%。
·煤化工裝備市場規模預測
隨著示范項目的標桿效應逐漸顯現、關鍵技術漸趨成熟,“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型煤化工產業將迎來投資熱潮。前瞻預計,我國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總投資規模將達5000億元,較“十一五”大幅增加近4000億元;再加上合成氨、甲醇、醋酸等其他煤化工項目,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產業實際投資可達7000-8000億元。
根據前瞻市場調研,我國煤化工行業空分設備的投資規模占整個行業投資的比重約為5%,氣化設備約占5%,壓縮機及合成塔等設備的投資約占6.7%,由此推算,“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行業空分設備的投資規模約為350-400億元,氣化設備的投資規模約為350-400億元,壓縮機及合成塔等設備的投資規模約為470-540億元。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