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命運多舛 真正崛起還須“過三關”
2013年年初,成龍大哥在最新導演的電影《十二生肖》中,以3D打印復制國寶獸首,幾近以假亂真的效果,給無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部電影的影響下,法國皮諾家族于今年6月將我國流失在外的兩個獸首捐還給了中國;同樣也是在這部電影的影響下,國內掀起了新一輪的“3D打印熱”,3D打印時代即將到來的呼聲一時無二。
前瞻產業研究院行業研究員嚴超波分析認為,嚴格來說,3D打印并不是一個全新概念,其實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存在,與其步履維艱的產業發展現狀相比,如今的火爆更多的只是一輪炒作。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3D打印產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顯示,我國3D打印產業的規模尚不足百億,且存在著多個瓶頸,產業真正崛起還須“過三關”。
1、材料關
目前主要用于3D打印的材料主要有生物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砂材料這五大類。看似材料眾多,但真正可用于3D打印機使用的材料卻非常有限。
首先,3D打印對材料的選擇非常“苛刻”。全世界范圍內已在實踐中被應用于3D打印的材料不足百種,其它材料均處于試驗當中。可以想見,很多對材料有更高要求的產品,例如軍工產品,將很難在3D打印中實現。
其次,需打印的產品對材料的需求不是單一的,用單一材料打印出來的產品很難具備比原產品更好的品質。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用3D打印機打印簡單的一支圓珠筆,便需要具備該筆外殼的塑料材料、筆芯上小圓珠的金屬材料、筆芯里面的液體材料,更遑論用3D打印機完成實際中的更復雜的工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