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過后迎春天的多晶硅
“雙反”申訴由中國國內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業共同發起,分別是: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根據四家企業提出的訴求,此次涉及低價傾銷的歐盟多晶硅企業共有11家,其中:德國5家,意大利4家,法國和西班牙各1家。
根據提起“雙反”申訴的企業提交的意見,上述企業期望在最終的裁決中,商務部能對以上三個區域多晶硅廠商裁定征收40%-50%的懲罰性關稅。相對于美國對中國光伏電池廠商征收最高達249.96%的懲罰性關稅,40%-50%的額度處于合理區間。
·進口多晶硅擠壓國內廠商市場空間
2012年上半年,進口占據中國多晶硅市場的60%;2012年7月20日,商務部發起對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硅“雙反”后,以德國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為首的多晶硅硅料進口傾銷力度更大,市場份額更占到70%以上。
2011年,中國共計進口多晶硅6.46萬噸,同比增長36.00%,進口額超過20億美元。根據前瞻《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月度市場監測分析報告》的數據統計,2012年全年,中國多晶硅進口量為8.27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從德國、美國、韓國進口的多晶硅分別為20654噸、32303噸和19525噸。
圖表1:2012年我國多晶硅進口區域分布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2年12月份,多晶硅的進口均價已下跌至20.8美元/公斤,市場最低報價已到15美元/公斤。整體上看,2012年幾乎所有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均處于虧損的狀態。進入2013年1月份后,隨著多晶硅生產廠家庫存的減少,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開始調高多晶硅市場報價,市場報價已上漲至21美元/公斤。行業普遍虧損導致較多的產能已開始退出,多晶硅價格將會維持在20-23美元/公斤之間才能覆蓋多晶硅企業的全成本,使得部分企業盈利。
·國內企業可借助“雙反”解除長單
多晶硅“雙反”裁定一旦敲定,有望給國內多晶硅企業帶來利好,同時上游設備商也將受益訂單回暖。中國多家光伏下游生產企業在多晶硅合同的執行上也將有變,其中部分公司可能會與海外企業解約,節省一筆額外的采購開支。
多晶硅合同一種是長期訂單(即:“長單”),確定金額和數量;另一種是執行現貨價的隨行就市合同。上下游公司當初在簽訂長單時,可能會寫明一個“不可抗力”。如果彼此將“雙反”也列為“不可抗力”之一的話,那么下游企業就很有可能以此作依據,與上游的海外多晶硅公司實施解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