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中國模具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機械、電子、輕工、儀表、交通等工業部門蓬勃發展,對模具需求數量上越來越多,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供貨期越來越短。因此,引起了國有關部門對模具制造行業高度重視,將模具列為重點科研攻關項目,派人出國學習考察,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制定有關模具國家規范。通過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我國模具制造行業有了很大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模具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模具制造行業規模(2000萬元)以上企業有1589家,資產總額達1394.82億元,同比增長16.28%;實現銷售收入1639.88億元,同比增長27.35%;利潤總額107.10億元,同比增長13.76%。2012年1-9月,模具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283.69億元,同比增長13.96%,利潤總額為73.46億元,同比增長5.64億元。
近年來,模具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國內市場方面,在服務機械汽車、電子家電等傳統制造業的基礎上,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航空航天、新能源、IT、醫療機械、高速鐵路等行業對模具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模具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
在國際市場方面,目前世界模具市場供不應求,市場總量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而我國模具出口尚不到5%,我國模具出口市場空間較大。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日趨明顯,模具制造業逐漸向我國轉移以及跨國集團到我國進行模具采購趨向日趨明顯,外資和民營資本繼續看好我國模具行業,我國模具行業機遇與挑戰共存,未來國際模具市場前景廣闊,我國模具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此外,我國國民經濟在“十二五”甚至“十三五”期間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為模具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宏觀支持。目前由于機型多為國外開發,模具進口較多,隨著我國自行開發能力的提高,這方面的模具需求量也將大幅度增加。可以預見,中國模具行業將在良好的宏觀環境下得到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未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下游需求的不斷擴大將帶動我國模具制造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模具行業研究小組預計,至“十二五”末,行業市場規模將由2011年的近1640億元增長到3200億元,年均增長率在15%以上;至“十三五”末,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將在10%以上。
圖表1:2012-2020年中國模具制造業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模具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當前,我國面臨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和發展中國家價格優勢的雙重壓力。工業發達國家模具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和實力,在中高檔模具方面具有競爭優勢,隨著他們逐步進入我國,對我國的模具工業形成了巨大挑戰;印度、泰國及東歐一些國家,近年來模具工業發展也很快,而且其模具的價格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我國模具行業的成本和價格優勢會逐步削弱并最終消失。
前瞻產業研究院模具行業研究小組認為,中國模具企業必須在技術、管理和人才培訓方面下功夫,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模具制造技術,提升高端模具產品開發能力,調整模具產品結構,不斷提高我國模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