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60億天量投資開啟節能環保盛宴
2012年8月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十二五”我國節能減排事業的首要任務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能效水平提高以及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
《規劃》的出臺,為“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提供綱領性指導,并為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提供了支撐。盡管“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減排壓力有增無減,但是政策信號表明,節能減排仍將是政府穩增長投資的重要方向。未來,節能環保等產業將有望成為我國最具潛力的新型經濟增長點,為經濟發展提供內生性動力。
總投資額高達23660億元
《規劃》列出的十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包括:節能改造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脫硫脫硝工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循環經濟示范推廣工程、節能減排能力建設工程。
據測算,“十二五”時期節能減排重點工程總投資為23660億元,其中,節能重點工程總投資約9820億元,污染減排重點工程約8160億元,循環經濟重點工程約5680億元,分別占比為41.5%、34.5%、24.0%。節能、循環經濟、重點流域工業污染防治、煙氣脫硫脫硝工程所需資金主要由企業通過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和社會資金解決,各級政府安排一定資金予以支持和引導,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的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國家對重點建設項目給予適當支持。
23660億投資分布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節能環保產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在經濟發展面臨困難、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政府對節能減排領域如此慷慨的財政支撐足見其重視程度。
此《規劃》的財政投入巨大,明確強調了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繼續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項目,尤其是在循環經濟重點工程的投入比例達到了24.0%。
此外,《規劃》還提出完善財政補貼方式和資金管理辦法,強化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這對剛邁進成長期不久的節能環保產業來說,必是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的絕佳機遇。不僅是節能環保產業會獲益,與其相關的各項均會因《規劃》獲益,節能環保產業將在今后幾年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行業增速也會保持在一個穩定發展軌道上。并且,再借助資本市場的平臺,節能環保產業將會更加發揮其內在的發展潛力,給整個資本市場帶來新的動力。
任重而道遠
為了確保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規劃》提出了基本原則,即:強化約束,推動轉型;控制增量,優化存量;完善機制,創新驅動;分類指導,突出重點。《規劃》同時提出了包括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8%至10%的總體目標,以及各行業、重點領域和主要耗能設備的具體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國通過節能降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4.6億噸,節能法規標準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初步形成,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與環保執法監察相結合的減排監督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
《規劃》還提出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要求: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噸標準煤下降32%)。“十二五”期間,將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
16%的指標看起來要比“十一五”的21%降低了5%,但實現起來卻并不容易。首先是因為基數,在“十一五”的基礎上下降16%其實與在“十五”的基礎上下降21%是基本相等的。其次,節能減排的難度增加。能夠出臺的政策和推廣的技術在“十一五”已經采用,容易迅速收效的節能途徑在減少,進一步節能的難度和成本在增加,需要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特別是機制創新。
前瞻產業研究院節能環保產業研究小組認為,要達到以上節能減排目標,技術創新與企業參與是重點。
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們要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的技術支撐體系,選擇一批關系全局的重大技術項目,攻克一批共性和關鍵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一批國外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和管理經驗。在23660億元的投入中,國家應更多地向企業傾斜,鼓勵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開發出更具市場潛力的產品,而不是將更多資金撥付給高校和科研院所,因為企業始終處在節能減排的第一線,更知道市場需要什么。
在企業參與方面,企業是節能減排的主力軍,無論是節能改造工程還是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都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沒有企業的參與,節能減排就是一句空話。
《規劃》還明確指出,將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重點支持對產業升級帶動作用大的重點項目和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
在產業結構調整部分的整體部署中,《規劃》對于新興產業的發展也提出,到2015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4個百分點。通過推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現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
由此,我們預計,結構節能在“十二五”期間蘊藏的巨大潛力,節能環保產業市場有望步入正軌,節能環保行業將迎來一波發展高峰。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