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加強研發和提高進口替代是第一要務
日前,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由于日本醫療器械市場萎縮,而中國隨著醫療水平提升對高性能醫療器械的需求不斷擴大,日本生命線(LIFELINE)、理音(RION)等骨干醫療出口制造商正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目前,日本MDM公司和理音則分別向中國提交了人工膝關節和人工骨關節、聽力測試器的出口銷售申請。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醫療服務需求的升級,醫院信息化趨勢引發醫療器械需求增長。2004-2011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產銷規模呈現快速上長的趨勢,增長率均保持在20%以上,2011年產銷規模均突破1300億元,實現利潤146.19億元,同比增長26.67%,并有望在2015年達到1900億的產銷規模。
然而,從目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情況看,國內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市場基本依賴于進口,而國內企業則只能在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一次性或中低端市場搏殺。這從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進出口數據中得到印證。
2011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貿易持續上升,全年進出口總額達265.98億美元,同比增長54.43%。其中,出口額為157.11億美元,同比增長53.62%,進口額為108.87億美元,同比增長55.62%。
然而,從出口產品結構看,2011年,我國診斷與治療設備、保健康復用品、一次性耗材、醫用敷料和口腔設備與材料五大類產品的出口額增幅均超過40%。從具體產品看,2011年,出口額超過兩億美元的產品主要有“藥棉、紗布、繃帶”,“導管、插管類產品”,“注射器”,“彩色超聲波診斷儀”,“血壓測量儀器及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病員監護儀”,“非機械驅動殘疾人用車”,“助聽器”和“X線檢查造影劑”。
從進口產品結構來看,2011年,在我國進口的五大類醫療器械產品中,進口額第一的診斷與治療設備進口額為82.29億美元,占醫療器械進口總額的比例高達75.59%,保健康復用品的進口額雖然排第三,但其進口額增速卻高達617.74%。從具體產品看,2011年,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產品主要有“彩色超聲波診斷儀”、“X射線斷層檢查儀”、“導管、插管類產品”、“核磁共振成像裝置”、“內窺鏡”、“醫用直線加速器”、“X射線管”、“腎臟透析設備”、“人造關節”等。
從進口地域看,2011年,我國醫療器械產品主要進口地域為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相關進口額分別為42.31億美元、33.95億美元和28.9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5%、52.11%和59.86%,三者合計占總進口額的96.67%。其中,對美國、德國和日本的進口額持續增長,分別為33.29億美元、19.11億美元和17.8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52.55%、53.29%和69.53%。此外,我國對瑞士、馬來西亞和芬蘭等國家進口增長顯著,相關進口額同比分別增長了102.02%、122.59%和105.59%。
上述數據分析可知,雖然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進出口呈快速增長勢頭,但量變并未從根本上帶來質變,國產醫療器械與外資產品在高附加值產品、高精尖等級的較量中,仍有較大差距。而受到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發展水平的制約,進口醫療器械設備搶占了國內大部分的高端市場,這也成為國內企業一直在追趕卻幾乎難超越的重要原因。
調查顯示,國內醫療器械市場中,高端產品約占25%份額,其中70%由外資占領,在絕大多數領域外資企業在技術和質量上遙遙領先于國內企業,尤其是醫學影像設備和體外診斷等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75%。目前,國內醫療機構每年都要花費巨額外匯進口大量醫療裝備,國內的三級醫院一般都采用進口醫療器械,即使是二級醫院,也有2/3的醫療器械是進口產品。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分析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醫用器械領域,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被外資企業壟斷。
前瞻產業研究院醫療器械行業研究員舒爭鳴指出,當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呈現出高端產品依賴進口嚴重、國內企業扎堆中低端領域且存在同質化嚴重、產能結構性過剩的特點。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占比(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競爭格局與領先企業分析報告(2012版)》
舒爭鳴認為,要徹底提高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打破目前的行業結構和國際巨頭的壟斷,加大研發投入、大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積極發展進口替代產品,將成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必然選擇。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疙瘩醫療器械巨頭均投入重金用于研發,其中強生75億美元,雅培41億美元,西門子醫療15.6億美元,美敦力15.1億美元,通用電氣醫療集團13億美元,飛利浦醫療保健9.67億美元,百特國際9.46億美元,波士頓科學8.95億美元,Ovidien公司5.54億美元,碧迪4.76億美元。而反觀國內企業,研發投入則顯得明顯不足。
近年來,隨著國內企業對研發投入的加大以及對進口替代產品的開發,國內產品對進口產品的替代率已超過60%,國內企業已能生產包括醫用電子儀器、光學儀器、超聲儀器、激光儀器、放射設備、醫學影像設備、手術器械、消毒設備、冷藏設備、及人工器官、醫用高分子材料制品、衛生材料等在內的68大門類約3400多品種共1.1萬個規格的產品。隨著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研發和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將涌現出更多的進口替代產品。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