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加快“十二五”時期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發揮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作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戰略地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印發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通知》(國發〔2009〕30號)、《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2)〉的通知》(成辦發〔2009〕64號),結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委九屆九次全會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所指文化產業,主要涵蓋傳媒、文博旅游、創意設計、演藝娛樂、文學與藝術品原創、動漫游戲和出版發行七個重點行業。
一、規劃背景
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正在成為后金融危機時代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強化文化軟實力,把文化產業發展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相結合是世界發展的一種潮流,文化產業正在成為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戰略發展重點和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國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將文化產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要建設城鄉一體化、全面現代化、充分國際化的世界生態田園城市,在“十二五”時期大力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使成都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全面提升;市委《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意見》(成委發〔2011〕23號)中,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手段,文化產業在成都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凸顯。這一切表明,“十二五”時期,成都文化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難得機遇。
在充分發揮成都文化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十一五”期間,成都文化產業穩步發展,2006—2009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4.9%,高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5個百分點,產業發展由起步階段進入了加快發展階段,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
一是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各項工作,文藝院團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全面完成。二是培育引進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先后組建了成都傳媒集團、成都文旅集團等大型國有文化骨干企業,引進了一批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三是初步形成了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格局,規劃形成了一批以創意設計、文博旅游、數字音樂、藝術品原創等為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產業功能區。四是實施了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利用舊城改造機遇,以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為導向,打造了錦里二期、寬窄巷子、金沙遺址博物館等一批城市文化產業品牌項目。五是搭建了文化產業發展平臺,在西部率先建立了文化產權交易平臺——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建立健全了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投融資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促進國內外文化產業交流的平臺。
與此同時,成都文化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制約和挑戰:文化產業總量不大,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較低;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骨干文化企業不多,產業競爭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不明顯,對城市經濟發展帶動作用不強;在國內有重大帶動作用和影響力的重點項目不多;產業發展環境有待優化,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尚未形成;核心創意人才、領軍人物等文化產業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緊缺,仍然是制約成都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結合世界生態田園城市建設,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著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強培育重點優勢行業,繁榮城鄉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撐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成都領先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奮力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提供重要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推動文化持續發展和全面繁榮。
2.堅持以體制改革為動力,充分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營造良好環境。
3.堅持不斷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轉變,以集中集聚和均衡發展相結合,實現文化產業規模效應。
4.堅持文化與科技融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
5.堅持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三)總體思路。在“十一五”發展基礎上,抓住文化產業發展新機遇,以規劃為基礎,以園區化、樓宇化為載體,以重大產業項目為帶動,以骨干企業為支撐,突出產業優勢,重點發展傳媒、文博旅游、創意設計、演藝娛樂、文學與藝術品原創、動漫游戲、出版發行等七大行業,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以文化產業聚集發展區為重點,加快推進文化產業載體建設。以培育和引進骨干企業為重點,發揮資源整合和引導示范作用,帶動相關行業發展。以品牌企業、品牌園區、品牌產品為重點,構建文化產業品牌體系。以健全發展平臺、優化公共服務、完善產業政策體系為重點,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四)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3%以上,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700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6%,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著力提升文化要素聚集力、文化產業帶動力和文化產品供給力,發揮全省文化產業排頭兵、增長極和輻射源作用,把成都建設成為全省文化產業核心發展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超支化納米水性防腐涂層基材(特種工業用)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附市場規模
涂層布是一種在布料的基礎上采用特殊工藝涂布一層具...[詳細]
- 張維佳:2025年中國電線電纜價值鏈分析
- 袁業:2025年全球城市供熱發展現狀分析
- 黃纓杰:【最全】2025年硅鋼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吳小燕:【干貨】2025年紡織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蔣金成:2025年中國啟動型鉛酸蓄電池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證券行業全景圖譜
- 穆曉菲:中國飼料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前瞻產業研究院:【球閥】行業市場規模:2024年全球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 亞太市場占比約40%
- 蔡志濠:福事多蜂蜜果茶全國銷量第一,首創可以嚼著吃的蜂蜜果茶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