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規劃
第三節 閩西南區域協調發展指引
第九十三條 閩西南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策略
進一步強化廈門經濟特區的龍頭示范作用,發揮泉州創業型城市的支撐帶動作用、漳州的骨干作用和三明、龍巖輻射內陸的前鋒作用,以廈泉漳大都市區為龍頭,形成對接臺灣地區、輻射帶動粵東、贛南和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地域。
推動區域整體升級,加快構建廈泉漳大都市區。建設廈門樞紐港和區域樞紐機場,打造國際化的門戶樞紐和服務中心;推動泉州產業升級,形成專業性的國際化地區;促進漳州南翼發展,形成區域重要的發展支撐。推動三明、沙縣空間整合,龍巖城區拓展,完善區域通道,形成海峽西岸經濟區拓展內陸腹地的重要節點。
第九十四條 閩西南區域空間結構
打造“三帶兩軸”的區域空間結構,并拓展中西部內陸腹地。“三帶”為沈海高速沿線“城鎮—產業”發展帶、灣區“城鎮—產業”發展帶和山區縱向“城鎮—產業”聚合帶;“兩軸”為贛龍漳廈高速沿線“城鎮—產業”發展軸和廈沙高速沿線城鎮發展軸。
第九十五條 閩西南區域城市空間發展要點
廈門重點實施“疏解本島、拓展海灣”的空間發展戰略。控制本島的開發強度和規模,發展重點向海滄、集美、同安和翔安拓展,形成廈門都市區。重點強化提升廈門的高端綜合服務職能,形成海峽西岸城市群重要的服務高地。
泉州重點實施“環灣整合、三向拓展”的空間發展戰略。整合環泉州灣的泉州市中心城區、晉江、石獅、惠安,以及西部南安部分地區,整體打造泉州都市區。要大力發展專業化服務職能,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建設成為國際性的專業化地區;推動城市空間向南向東拓展,泉港與環湄洲灣銜接,泉州中心城區與南安對接。
漳州重點實施“東接廈門,拓展南部”的空間發展戰略。構建漳州都市區框架,整合角美、龍海、招商局開發區等發展組團,融入廈門灣整體發展;實現與廈門產業、空間、設施對接。大力推動古雷半島臨港產業發展,形成海峽西岸城市群南翼重要的產業發展支撐。
三明城市發展空間主要向沙縣方向拓展,實施“一體化發展戰略”,通過布局優化和設施共建,打造三明都市區,實現三明市區和沙縣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在三明和沙縣一體發展的同時,協調三明和永安發展的關系,實行產業發展差別定位,實現沙縣-三明-永安的城鎮空間發展密集區段的優化和完善。
龍巖實施“擴容強市戰略”,引導周邊發展條件較好的城鎮融入中心城區,形成多組團的都市區空間格局。強化龍巖中心城區與外圍城鎮的交通聯系,為龍巖都市區空間結構的優化提供支撐。
第九十六條 閩西南區域發展單元政策指引
發展重點單元:廈門市區;泉州市區、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惠安縣;漳州市區、龍海市、漳浦縣;三明市區、沙縣、永安市;龍巖市區、長汀縣。
發展支撐單元: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云霄縣、詔安縣、東山縣;將樂縣、寧化縣、大田縣、尤溪縣;漳平市、永定縣、上杭縣。
發展保障單元:長泰縣、南靖縣、平和縣、華安縣;泰寧縣、明溪縣、清流縣、建寧縣;武平縣、連城縣。
第九十七條 閩西南區域城鎮體系優化
優化廈門都市區、泉州都市區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漳州都市區、龍巖都市區、三明都市區等地區性中心城市建設;引導南安、漳浦、長汀、永安建設為地方性中心城市。
廈門都市區、泉州都市區發展成為3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引導漳州都市區發展成為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龍巖都市區和三明都市區成為50-1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漳浦、云霄、永安、尤溪、長汀等發展成為20-50萬人口的城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