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試水內外貿一體化 國內外同質同價不遠了?
電商興起鋪路外貿轉內貿?
“現在零售商碰到的壓力來自網上,網上價格是透明的,商品價格是完全可以公開的。面對網上的壓力,零售商還有沒有生意?”參加加博會的許先生表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內貿企業負責人坦言:“國內零售業沒有規則,百貨店是不經營的,永遠是招商聯營,費用一直在加碼,中國的產品出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倒掛,就是這種經營方式帶來的,中國經營百貨店的方式是腐朽的方式。”
然而,讓國內零售業坐立不安的電商卻讓那些出口轉內銷的企業找到了契機。
中玲實業是一家內衣制造企業。公司人力資源經理仇純昌表示:“目前公司的產品主要是出口到歐美的國際市場。但也已經逐步開始做內銷,主要是依靠網上的銷售,在天貓和阿里巴巴有批發。”通過主打健康和時尚理念,中玲的內衣在淘寶上不僅賣出了量也賣出了價。
為什么外貿企業能夠很快適應國內電商渠道呢?分析認為,內銷需要營銷渠道和網絡,但市場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如廣東和哈爾濱的市場差異可能比歐洲國家之間的差異還大,如果沒有營銷網絡和渠道,代理商很難做。相比零售市場,電商的環境更講究規則,這與國外市場的趨同度較高。
在本屆加博會上,通過電商促進內貿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加博會開幕當天,電商平臺“加博匯”開通儀式同步舉行。
據了解,企業通過加博匯平臺不僅可實現與天貓、淘寶、京東等大型網購平臺分銷商的同步對接直接面向1300萬網絡賣家,還可以快速建立跨平臺的移動應用市場產品分銷渠道,使產品一步到位面向終端消費者實現產品的規模化銷售等。
轉身內貿需嚴防品牌泛濫
在微笑曲線中,生產永遠是微利的,真正能夠獲得高附加值的一端是渠道,另一端則是品牌。
用東莞市副市長賀宇的話來講,處于微笑曲線底端的加工貿易企業,是笑不起來的。“現在我們就要往微笑曲線的兩端走。”與做加工、代工的外貿不同,內貿不僅僅要負責生產,更要做銷售渠道、品牌推廣,并且還要承受資金鏈拉長所帶來的壓力和風險。
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表示:“中國人非常喜好有品牌的消費品,但是國內的品牌,在消費者眼里好像沒有國外品牌好。國內的品牌太多、太雜,出現品牌泛濫的現象,所以企業在創立品牌之后一定要注重品牌效應。”
自2008年之后,東莞市政府就提出打造自有品牌是打開市場最好的出路的口號。5年時間過去了,東莞擁有的加工貿易自主品牌數量從2068個增加到5985個。
此外,在品牌上,除了創立自主品牌,外購品牌也蔚然成風。如做了30多年皮具生意的時代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楊和輝在2011年以60萬歐元的價格買下了擁有35年歷史的意大利品牌TUSCAN’S。如今“時代皮具”已在中國一二線城市開了50多家專賣店。
事實上,東莞市從商標注冊、財政獎勵、政府服務等層面,積極支持加貿企業設立和收購品牌,2008年以來東莞加工貿易企業收購國外品牌429個,其中大部分是歐美國際知名品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