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無煙煤保價涉嫌壟斷 損害消費者利益
2013-08-02 11:36:42 責任編輯:QZ080 來源:網易
繼“20條”救市政策之后,能源大省山西再推出針對無煙煤的保價策略。
據悉,山西近日已經制定了《山西省東南部化工煤銷售聯動實施方案》(討論稿)(下稱《方案》),保價以維護煤炭企業利益。
一位參與《方案》制定的煤炭企業人士表示,如果這些措施能夠執行,獲益的不僅是大企業,中小型企業也避免了被市場淘汰。相比之下,無煙煤占生產成本70%以上的下游氮肥企業則可能要被迫提高價格。在銷售困難的情況下,恐怕讓氮肥企業“雪上加霜”。
因此,法律專家認為,保價政策遏制了市場競爭機制作用的正常發揮,同時也損害了終端消費者利益,這已構成價格壟斷協議。
大集團牽頭“救市”
《方案》指出,為保護山西省無煙化工煤資源,防止惡意競價和無序競爭,穩定化工煤價格和市場,提高化工煤生產企業應對市場能力,維護全省煤企整體利益,特制定此方案。同時,還強調“以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目的”。
在這一目標下,要求此次聯動工作堅持“同區域、同煤種、同質量、同市場、同價格”的“五相同”原則,即對同一地區的煤炭企業實施統一協調機制,對同煤質煤炭統一確定銷售策略,統一制定化工煤參考價格,且堅持價格共進共退。要求山西省內各成員單位在7月30日前填寫《山西省東南部化工煤成員單位信息登記表》。
當地煤炭工業局以及晉煤集團、陽煤集團、蘭花集團、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等都參與了本次《方案》的制定。此外,按照實際需求,由晉煤集團牽頭,成立山西省東南部化工煤銷售聯動領導組、營銷政策委員會和臨時督查組。
我國煤炭儲量豐富,但無煙煤屬于稀缺煤種,共有1130.8億噸,主要分布在山西和貴州,其次是河南、四川。無煙煤年產量6億噸左右,山西陽泉礦區和晉城礦區是全國無煙煤儲量最集中的地區,占山西省無煙煤儲量的65%,占全國無煙煤儲量的26%。
專家介紹,山西無煙煤儲量占到全國的39.6%,貴州為28.9%,因貴州地理位置偏遠,可以說山西基本主導全國無煙煤價格。
跟《方案》同時制定的還有《當前省內化工煤情況及聯動建議》,其中規定8月份無煙中塊鐵路裝車指導價取當前價1050元/噸;8月份無煙小塊鐵路裝車指導價與中塊價格差不大于60元/噸等。而且各生產企業必須在8月20日之前將化工煤價格調整到上述指導價水平。
晉煤集團一位人士介紹,之所以聯合出臺保價措施,主要是因為地方小煤礦降價太離譜,大企業價格已經快降至成本線附近,整個市場很混亂。此外,他還介紹,目前僅陽泉及晉城地區無煙煤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產量基本持平,各占一半左右。
近期,晉煤、陽煤、蘭花集團調整了無煙煤價格,無煙中塊車板含稅價在1050元~1130元/噸。不過,與小煤礦相比,劣勢明顯。陽泉南莊煤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執行保價措施之前,無煙中塊的車板含稅價為950元/噸,價格根據市場行情走,采購量大還可以提供更多優惠。
涉嫌價格壟斷
山西出臺的這一保價方案,對于習慣降價走量的中小型煤炭企業影響幾何?
“目前是市場淘汰小企業的階段,只要賣不出去他們就降價,直至降到其成本無法支撐而破產;但現在要保價,這樣小企業的價格也不會再降至成本線以下,自然有利潤,只是會因銷售受影響,減少產量。”上述晉煤集團人士表示。
張志斌認為,若山西無煙煤方案能真正執行下去,必然會引起無煙煤行業乃至下游的震蕩,其他無煙煤主產區或在短期內效仿,那么無煙煤發展前景比較樂觀,下半年無煙煤市場就應該會好于整體煤炭市場。
然而,無煙煤下游最大用戶氮肥生產企業的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目前,國內無煙煤主要用作氮肥原材料,占整個生產成本的70%以上。
最近3個月來,由于氮肥市場進入出口窗口期,雖然國際市場需求量不小,價格卻上不去,廠家普遍庫存較高,因此氮肥價格已經不能單純從成本角度去定價。“廠家庫存普遍在1萬噸以上,我國港口等待出口的庫存230萬噸左右,現在華東、華北、華中、華南地區氮肥企業的開工率維持在六至七成,但西北已降至四成。”業內人士表示。
河北一家化肥生產企業的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地區尿素企業除去硬成本的利潤在50~80元/噸,而年初時一噸能賺四五百元,同時不少地區已沒有往年的優惠電價和煤價,因此企業方面一直很擔憂煤炭漲價。
另外,《方案》還稱,對不落實化工煤區域聯動銷售政策、惡意壓價競銷的煤炭生產、經營企業,督查組進行督查并將督查結果上報省化工煤聯動領導組同意后,視情節采取通報批評、行政干預、核減鐵路運輸計劃、限制公路運銷票據發放以及生產、經營等行政審批項目實行限批等處理措施。
對于這一無煙煤銷售聯動實施方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這已經構成價格壟斷協議,因為煤炭在市場性條件下,已經不再是需要國家定價的一種緊俏商品了,既然選擇了市場經濟,就不應該懷疑競爭機制的合理性、合法性與正當性。
“這樣做表面看是嚴格定價,有暫時的利益保護,而一旦這個措施實施,可能導致很多企業指望定價保利潤,跟供求關系‘絕緣’了。大型煤企應該考慮一下為什么小煤企低價賣還能賺錢,而大型國有企業價格高還賠錢?是管理成本高還是定價機制有問題?如果靠價格聯盟的方式限制小企業自由定價,我認為這對中小企業是不公平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