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上億生態“罰單”能否還渭河清流?
渭河干支流排放污染物超標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為整治渭河環境污染,自2010年實施《渭河流域水污染補償實施方案》以來,截至2012年上半年,陜西省環保廳連續近三年向沿渭的西安、咸陽、寶雞、渭南四市政府以渭河干支流排放污染物超標為由,迄今共開具了1.15億元人民幣的生態“罰單”。
上億元的生態處罰能否對治理渭河污染起到成效?
母親河污染嚴重百病纏身
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的黃河最大支流渭河干流全長818公里,其中流域內集中了陜西64%的人口、56%的耕地和82%的工業總產值,享有陜西的母親河之稱,
然而,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沿岸城市廢水和工業污水肆意排放。陜西省環保廳的監測數據顯示,2005年沿渭城市排入渭河的工業廢水排放量約為3.75億噸,COD排放量約為13.8萬噸。大量的污水排入導致渭河從西安至渭南共6個斷面均為劣類水質,部分河段污濁不堪,被當地老百姓俗稱為關中“下水道”。
陜西省環保廳污染處副處長岳洪懷說,“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渭河就基本喪失了生態功能,成為一條又黑又臭的河流,魚蝦不再。加之治污設施建設的嚴重滯后,使寶雞市林家村斷面以下干流全部為V類或超V類水質,嚴重制約了陜西社會經濟的發展”。
生態“罰單”上億元
為治理和保護好渭河,2005年陜西省政府決定利用六年時間解決渭河的黑臭問題。前瞻網了解到,“十一五”期間,陜西采取關閉淘汰落后產能、建設環保基礎設施、建立環保監管體系、治理污染源、污染源執法監管等措施。
“生態補償就是利用經濟杠桿,對渭河沿岸各市超標排污定指標,超過控制指標的收繳補償款。”陜西省環保廳污染處副處長岳洪懷說,我們在渭河干流寶雞至渭南出境的四個斷面及重要支流上建水質自動檢測站,主要對河流的水質狀況進行24小時的實時監測,以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指標超過控制指標五毫克之內和六到十毫克的梯次標準來收繳罰款。通過這種辦法來促進政府更加重視渭河污染治理。
據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介紹,自2010年首次對地處渭河干流流域內的西安、寶雞、咸陽三市開出380萬元的“罰單”以來,2011年三市又因渭河干支流污染超標繳納8990萬元補償款;今年上半年,渭河流域西安市界斷面和渭河主要支流西安市皂河、新河因污染物超標分別繳納補償款40萬元、1944萬元和25萬元,渭南市沋河因污染物超標繳納補償款135萬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陜西迄今已開出1.15億元的生態“罰單”。
針對這些罰金的去向,岳洪懷表示,政府會將所有的罰款納入財政部門統一安排,用于渭河環境污染防治。
渭河三年內有望變清
陜西省環保廳給該省渭河流域沿岸的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四市連續開出的1.15億元的生態罰單,消息一經發出,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也極大震撼了沿渭各市,有效促進了河流環境改善。
首次受到處罰的渭南市在年初即出臺了《渭南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表示今后三年將投資24.2億元,完成七大類143個項目。目前,渭河治理項目中6個已完成,19個建成調試,39個正在建設。
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表示,自2010年執行省政府《渭河流域水污染補償實施方案》以來,渭河流域水質有了明顯變化。2012年上半年,渭河干支流的8個水質考核斷面與去年同期相比,除沋河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升高外,其他7個水質考核斷面水質均明顯好轉。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十二五”期間,陜西省政府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渭河治理力度,決定利用三年時間使渭河水變清,而在三年行動方案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繼續加大渭河污染補償的力度。
岳洪懷表示,隨著渭河水污染補償工作的全面鋪開,將更有力地促進渭河污染治理,為三年變清目標的實現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最終將渭河建設成為關中一條綠色的生態長廊,有效促進關中循環經濟快速增長,推動產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