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的“春天”何時到來?
焦炭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1000元/噸左右
今年來,國內外經濟環境嚴峻復雜,各行業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下行壓力,而相對來說,煤炭行業更早進入“寒冬”,而“春天”卻不知何時到來。
盡管國內主要產煤省份煤炭產量增加,但煤炭行業利潤卻在明顯下滑。
9月11日,內蒙古一位煤礦企業負責人說:“因為沒有市場,沒有需求,讓資源產品價格暴跌,庫存大量堆積。本地中小煤炭企業已出現虧損,直接關停或者限產。特別是,焦炭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1000元/噸左右,這樣的局勢讓人不禁捏汗。”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1-7月份內蒙古原煤產量6.01億噸,同比增長13.3%。其境內重點煤炭企業實現利潤308.4億元,同比下降21.5%,增速比去年回落58.8個百分點。
同期,山西煤炭產量5.3億噸,同比增加4932萬噸,增長10.2%。但煤炭行業實現利潤232.4億元,同比減少7.6億元,下降3.2%。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秘書長董躍鷹日前表示,由于工業生產活動不振、國內經濟整體放緩,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內煤炭需求將放緩。“由于國內市場呈現供應過剩局面,今年7月份,中國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年內首次出現下降。”
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數據,中國7月份煤炭產量為3.1億噸,較上年同期下降1%;煤炭消費量僅為2.95億噸,較上年同期下降2.7%。
上述煤礦負責人樂觀的預測,明年上半年煤炭市場可能好轉。“現在煤炭坑口價格已由400元/噸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20元/噸左右,煤炭價格攔腰砍斷,只得采取限產或者關停的措施。如果持續不景氣,即便是大型煤炭企業也只能支撐到明年。
與內蒙相鄰的陜西行情同樣異常慘淡。陜西煤監局統計快報顯示,8月份,陜西原煤產量環比減少710.57萬噸,下降17.55%。陜西省內煤炭市場價格跌勢依舊,煤炭消費需求疲軟,煤價環比和同比雙雙下跌。
截至8月末,陜西當地各煤炭品種環比市價下跌在40-70元/噸區間;同比價格下跌在30-300元/噸區間。其中,黃陵縣產區的肥精煤環比價格下跌50元/噸;同比跌價最大為300元/噸。
前瞻網了解到,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近7成,煤炭消費量下降是經濟下行的最直接反映。我國煤炭一半用于發電,其余大部分用于鋼鐵、建材、化工等重工業行業。正是因為上述行業煤耗降低,煤炭消費出現下降。
同時,與煤炭相關的裝備制造、物流、鐵路運輸、焦炭、鋼鐵等上中下游行業陷入集體困頓。陜西一家重型卡車生產單位負責人說:“今年上半年,與煤炭相關的工程車輛銷量出現大幅下降。去年每月銷售1萬臺左右,現在只有幾千輛。銷售收入同比減少幾十億元。”
在內蒙古一個工業園區可以看到,園區內水泥、焦化、煉鋼廠多選擇低負荷運行,大量生鐵堆積在煉鋼爐旁,一些工廠煉焦、水泥開工率不足一半。
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印證這不是個案。上半年,我國鋼鐵行業利潤總額664億元,同比下降49.4%。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358億元,下降14.5%;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利潤249億元,下降68.1%。7月份,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19.85億元,主業虧損已較為普遍。
在此輪市場波動中,另一個重要變化是鐵路運力由緊張變得寬松。
“過去煤炭企業一車難求,鐵路運力相當緊張。現在,鐵路部門催促企業發貨。煤炭運輸占鐵路運輸總量的一半以上,煤炭需求下降直接帶來鐵路運輸寬松。”上述煤礦企業負責人說。
據統計,7月全國煤炭鐵路總運量為12732萬噸,同比減少1804萬噸,減幅為12.40%;環比減少699萬噸,減幅為5.20%。其中,7月山西煤炭鐵路總運量為3890.96萬噸,同比減少435.51萬噸,減幅為10.07%;環比減少161.91萬噸,減幅為3.99%。
1-7月全國煤炭總運量累計達100047萬噸,同比僅增加1.0%。其中,侯月線累計運量為4791.8萬噸,同比減少334.1萬噸,減幅為6.50%;大秦線累計運量為24782.1萬噸,同比下降2.5%,相比之去年運量減少了637.1萬噸。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